第一章__酶学概论zg的.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__酶学概论zg的

酶学;主要参考书;主要学术期刊;第一章??? 酶学概论; 要准确地说出酶是什么时候、由谁首先发现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虽然人们很早就感觉到它的存在,但是真正认识它、利用它还只是近百年的事。 ;磨粉 去糠 打碎;什么是酶工程? 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酶工程即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中,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所需的产品。酶工程是现代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的交叉技术,它的应用主要集中于食品工业、轻工业和医药工业等领域。;第一节 酶学研究简史;;1896年——巴克纳(Buchner)兄弟阐明了酵母的酒精发酵及离体酶的作用,表明酶不仅在细胞内,而且在细胞外也可以进行催化作用,为酶制剂产业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1902年——亨利(Henri)提出“中间产物学说” 1913年——米彻利斯(Michaelis)和曼吞(Manten)根据“中间产物学说”,提出了米氏方程。 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次从刀豆提取液中分离得到第一个结晶酶:脲酶,提出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观点。 1958年——Koshland提出了“诱导契合”理论。 1961年——雅各(Jacob)和莫诺德(Monod)提出了酶生物合成的基本调节机制——“操纵子学说”。;Sumner 对酵素的发现有重大貢獻贡献;Michaelis 与 Menten 发展出酵素动力学;Back;“中间产物学说”; (1)锁钥假说(lock and key hypothesis): 认为整个酶分子的天然构象是具有刚性结构的,酶表面具有特定的形状。酶与底物的结合如同一把钥匙对一把锁一样。;(2)诱导契合假说 (induced–fit hypothesis);Back;1965年——用X射线衍射技术推测溶菌酶的三维结构,首次提出“酶作用机制”这一名称。 1969年——日本千田一郎首次在工业生产规模应用固定化氨基酰化酶从D-氨基酸连续生产L-氨基酸,实现酶应用史上的重大变革。 1969年——用氨基酸单体化学合成牛胰核糖核酸酶。 1970年——Kelly、Smith等人从流感嗜血杆菌D中分离纯化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II,为基因工程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1971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国际酶工程学术会议,确立了“酶工程”这个新兴学科。 1982年——切克(Cech)等人在四膜虫(Tetrahynena)的rRNA中发现了一个具有催化活性的RNA称为核酸类酶(Ribozyme),或称为催化活性RNA 。 1983年——阿尔特曼(Altman)和佩斯(Pace)等人研究表明RNA具有核糖核酸酶活性。 1986年——Pollack, S. J.等人报道了具有催化活性的抗体,被认为抗体酶(Abzyme)。 ;放线菌 1987年后,Bucher发现酶的细胞外作用现象,从而导致了酶的商品化生产。;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微生物培养技术、发酵工业和设备的逐渐完善,利用微生物来获得商品化酶制剂已形成规模化产业,并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第二节 酶作为催化剂的特点;催化效率高 ;定义: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类型反应的特性。;例如: 乳酸脱氢酶〔EC 1.1.1.27〕催化丙酮酸生成L -乳酸: 而D-乳酸脱氢酶〔EC 1.1.1.28〕却只能催化丙酮酸生成D-乳酸:; 醇脱氢酶(EC 1. 1.1.1 )作用于伯醇和仲醇,进行脱氢反应,生成醛或酮:;反应条件温和 ;第三节 酶的命名与分类;二、国际系统命名法 国际系统命名法原则,是以酶所催化的整体反应为基础,规定每种酶的名称应当明确标明酶的底物及催化反应的类型。 酶的系统名称由二部分组成:底物+反应类型。 如果酶作用的底物有两个,要同时列出,并用(:)分开,若其中底物为水,则可省略。;例:醇脱氢酶 底物是醇和NAD+,反应类型是氧化还原。 系统名称 “醇:NAD+氧化还原酶”, 习惯名称 “醇脱氢酶”。 ;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及编号 根据目前已知的3600多种酶催化反应类型和作用底物,将酶分为六类:; 酶学委员会给每一个酶的分类编号由三个圆点隔开的四个号码组成,在号码之前冠以“EC”,编号的第一位号码表示该酶属于6大类酶中的某一大类,第二位号码表示该酶属于该大类中的某一亚类,第三位号码表示属于亚类中的某一小类,第四位号码表示这一具体的酶在该小类中的序号。(四码编号方法) 例如:[EC1.1.3.4] 葡萄糖氧化酶;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催化底物的氧化或还原,而不是基团的加成或者去除,反应时需要电子的供体或受体。 氧化还原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