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D36、磷脂蛋白及动脉粥样硬化
CD36、磷脂蛋白及动脉粥样硬化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它发生的机理被认为主要是由于膜受体CD36与低密度磷脂蛋白结合形成泡沫细胞沉积血管内壁所致,本文简要地对CD36的结构与功能,低密度蛋白特性和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和讨论分析,为进一步深化对该疾病的发生机理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CD36;oxLDL;动脉粥样硬化;膜受体
【Abstract】 Atherosclerosis is one of the serious diseases to human and it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interaction of a scavenger gene family member, membrane receptor CD36 and lipoprotein, oxLDL to form foam cells in the sub-endothelial space of the involved vessel. In this article,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CD36 and oxLDL as well as their relation to the occurrence of atherosclerosis were briefly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information provides u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 of atherosclerosis and the pervention for the disease.
【Key words】 CD36;oxLDL; atherosclerosis; receptor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心脑血管发病率逐年增高的趋势,对于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机理已成为医学界和生物界广为研究的热门课题。综合已有研究成果证实,归属于清道夫(Scavenger)家族成员之一的CD36和低密度氧化脂蛋白(oxCDL)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紧密相关[1, 2]。因此,本综述拟对CD36和oxDL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功能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进行综合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对该疾病的研究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1 CD36结构与功能
CD36属一种多功能细胞膜受体,直接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它于1976年首次被发现并被归属于一种抗蛋白酶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并根据它在SDS电泳所获分子量而命名为糖蛋白Ⅳ,由于它与白细胞分化抗原CD36相似,因此而得名[3]。CD36是一类分子量为88kDa的细胞表面糖蛋白,广泛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层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前板、脂肪细胞、肌肉细胞以及乳腺内皮层细胞中发现[4,5]。并且CD36与溶酶体膜结合蛋白(LIMPⅡ)、清道受体B1(SRB1)以及CLA1共同构成一类新的基因家族[6,7]。CD36蛋白为多肽单链,包含有两个跨膜区域(Transmembrane domains), 且此两区域具有棕榈酰化(Palmitoylated)半胱氨酸残基[8]。CD36肽链两个硫水末端作为与细胞膜结合支柱外,且两末端的最后10个氨基酸位于胞内,其余部分则暴露于细胞膜外周称为外周部分(extracellular segment)。它膜外周区行使功能结构,具有许多受体结合部分,并具多个N-连接的糖苷化为点, 且C-末端可能参与受体激酶(kinase)调节的信息传导作用[9]。
CD36作为膜蛋白复合受体,与多种配体结合,行使不同生物功能。这些配位体主要包括阿米巴传染的血红细胞[10~12],胶原蛋白类型Ⅰ和Ⅳ[13],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4], 血小板凝集因子P37[15]以及Src家族蛋白激酶调节相关的信号传导因子[9]。此外,CD36还参与长链脂肪酸的吸附和调节细胞凋亡残物的清理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16, 17]。研究结果证实,上述这些配体在CD36肽链具有特异结合位点,如TSP结合位点为肽链氨基酸93-120, pRBC为145-184,凋亡细胞结合位点为155-183,以及oxLDL为28-93[18, 19]。
2 CD36与脂蛋白oxLDL
已有研究证实,有A、B、C三类对脂蛋白oxLDL结合的受体,其中A类包括乙酰化低密度受体(AcLDL),并且AcLDL受体分别能与oxLDL、AcLDL和一些多聚阴离子配体结合。C类受体与A类基本相似,但几乎仅在果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7例手足口病患儿护理.doc
- 70例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行静脉留置针护理.doc
- 7种中草药醇提取物抑菌杀菌作用探究.doc
- 783例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分析.doc
- 800例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检测结果分析.doc
- 80例呼吸衰竭患者诊治探究.doc
- 80例脊柱爆裂型骨折CT诊断分析.doc
- 81例乳腺癌首发骨转移综合治疗分析.doc
- 82例急性宫颈炎治疗及体会.doc
- 82例老年妇女取环术临床分析.doc
- CD4+ CD25high T细胞及FOXP3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中作用.doc
- CCL20在胸腺CD4+CD25+T细胞发育过程中作用及其意义.doc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头颈部肿瘤.doc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肿瘤免疫治疗.doc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肿瘤免疫治疗新进展.doc
- CD44v6、Ecadhesion表达及乳腺浸润性癌预后关系.doc
- CD44v5表达及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关系.doc
- CD44v6及LYVE1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表达及意义.doc
- CD44v6及COX-2在子宫腺肌病中表达及其意义.doc
- CD44V6,HIF-1α,VEGF及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及转移关系.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