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汤剂煎煮法及有效成分溶出率关系探析
中药汤剂煎煮法及有效成分溶出率关系探析
【摘要】 中药汤剂的传统煎煮 方法 与中药有效成分溶出有密切关系,传统煎煮方法中煎药的器具、水质、水量、时间、方法等因素都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有很大 影响 ,所以要对汤剂煎煮法加以改进以达到最优化配置,采用最佳煎煮方法,使中药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从而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汤剂;煎出率;煎药法
汤剂是我国 应用 最早最广泛的一种药物剂型。自伊尹创制汤剂以来,已有数千年的 历史 。由于其可以随证加减药物,具有易吸收、疗效发挥迅速、制备简单等特点,倍受历代医家的推崇。现在汤剂仍是中医临床中最常用的一种剂型。汤剂的疗效与其煎煮质量密切相关。历代医家都很重视汤剂的煎煮法并严格要求。徐灵胎曰:“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1]古人已认识到煎煮过程中有诸多因素影响煎煮质量, 现代 研究 更证明了这一点,并用 科学 的方法对此加以改进。 毕业论文
1 煎药器具
煎煮器具的选择对药液质量有重大影响。古人认为“银为上,瓷者次之”。历代医家对此也非常重视。陶弘景曰:“温汤忌用铁器。”李时珍说:“凡煎药并忌铜铁器,宜用银器瓦罐。”煎药忌用铁器是因为铁器化学性质不稳定,并能在煎煮过程中与中药所含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变化,如与鞣质、油脂、生物碱、蒽醌类、香豆素及其他成分都能发生化学反应。铜器煎药可在煎出液中检出微量铜离子,某些药物还可与铜生成碱式碳酸铜,故不是理想的煎药器具。用银器煎药,其化学性质稳定,但由于价格昂贵,得之不易,且导热性强,锅底温度高,不耐高温的成分易破坏,水分蒸发快,易产生药材糊底焦化现象,故也无实际应用意义。研究发现铝锅也不是理想的煎煮器具,它不耐强酸、强碱,从pH 1-2或pH 10的煎液中可检出铝离子。有研究认为人体某些疾病可能与体内铝的含量过高有关。故煎药器具宜选用瓷器瓦罐。
2 煎药用水 论文代写
古人对煎药用水十分讲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有42种之多,如雨水、雪水、江河水、井水等。现多用饮用水、自来水、井水、江河水。现代研究表明,水中的金属离子可与药物中的生物碱、苷类、鞣酸等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故选择用水时应依照以下原则,澄清洁净,所含矿物质少,金属离子含量少。
3 浸泡 毕业论文
中药饮片多数为干品,其细胞壁及导管皱缩,细胞液干涸,有效成分结晶。且药材表面含有淀粉及蛋白质,若不预先用冷水泡透,直接快火煎煮,其生药的外层组织细胞高热下会立刻凝固紧缩,尤其是蛋白质在细胞壁上形成了一层不可逆变性层,阻碍水分渗入,可溶性成分难以浸出,从而影响有效成分的溶出。 一般待煎的药物宜用冷水浸泡。实验表明未经浸泡的茵陈蒿汤,第1次煎出量为19.5%,第2次煎出量为7.69%;而预先浸泡60 min后,第1次煎出量为21.31%,第2次煎出量为9.63%。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成分复杂,苷与酶多伴随存在,温浸可增加酶的活性,促进苷的酶解,生成苷元或次级苷。因而药物的浸泡时间及浸泡温度在保持一般原则的前提下,也应考虑到季节及药物成分性质的影响。对于复杂的中药处方来说,宜着重考虑绝大多数药物的性质,采用冷浸的方式。
4 加水量
中药汤剂均以水为溶媒进行煎煮,加水量的多少对煎出量及药物有效成分的析出量都有重大 影响 。一般来说,加入的水以高出锅内药面3 cm为宜。由于1剂药物大都要煎煮2次,第1次煎煮时可以多加一些水,这是因为药物本身还要吸一部分水分。第2次煎煮时,就可以适当少加一点水,以水能淹没药物即可。两次煎煮液的总量控制在300-400 mL左右为宜。如果煎出的量过大,会增加胃的负担。对于一些由特殊药物组成的方剂,如煎煮具有芳香易挥发、质地疏松的药物时,用水只要淹没药物就行;而对质地坚硬且需要久煎的药物,用水量就应该多一点。由于药材质地不同,处方量不同及煎煮火候,煎药时间的差异,以此来加水很难保证煎出量和煎煮效果。王力智通过实验最终得出首煎加水量=吸蓄量×药量+蒸发量×煎煮时间+预期煎取量[2]。经实践验证,本公式 计算 误差不大于10%, 科学 方便,对砂锅煎药加水量的确有指导意义。 论文代写
5 煎煮时间
中药煎煮一般用武火煎至微沸,再用文火煎煮,煎煮时间是以文火煎煮时间考察的。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对煎煮时间无精确要求,一般根据煎药所加溶媒量和煎取量来控制煎药时间。多数汤剂皆以煎煮至所加溶媒量的1/2-1/3左右为度。部分方剂还根据方中某些药物的煎煮程度来掌握煎药时间。 应用 此种 方法 无法实现中药煎煮规范化操作。 目前 砂锅煎煮普遍采用的亦是此法。1次久煎不能代替2次分煎。对于机器煎药,煎药时间的长短与砂锅煎药存在着不同。特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92010083-A02-(金鼎 CoolMaster R410A2.0风冷系列室内机用户手册-触摸屏).pdf VIP
- 临床药物治疗学(暨南大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绪论.ppt VIP
- 安全操作规程培训课件.ppt VIP
-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1(2学时) 幻灯片.ppt VIP
- 临床药物治疗学第01章_论精美生物医学.ppt VIP
- 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pdf VIP
-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研究进展.docx VIP
- 红楼梦之十二金钗完美攻略.pdf
- 智能配电网故障快速识别及处置方法的深度剖析与实践探索.docx VIP
-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 教案全套 项目1--10 旅游企业财务管理概述---旅游企业预算管理.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