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不良反应 发生原因 预防措施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简称ADR)系指正常剂量的药物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时出现的有害的和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中医药学是人类历史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辉煌科学成就的代表。几千年来,中医根据辨证施治运用中药防治各种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以其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明显优势受到临床患者的青睐。随着对中药大量、长期的使用,认为“中药为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或者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等观点,从而导致中药滥用现象的出现。随着中药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随之出现的中药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因此,临床对中药的使用必须高度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作以下浅析。
1 中药质量问题
1.1 品种
中药品种繁多,来源复杂,药物中“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的现象在所难免。这些药物的药性悬殊,不同品种的药物之间相互替用或乱用就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金钱草异物同名品甚多,有四川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过路黄的全草;有江苏唇形科植物活血丹的全草;各地称金钱草的药用植物还有很多,临床治疗肝胆结石的以四川大金钱草(过路黄)的老草疗效为好,而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则以唇形科活血丹(连钱草)为佳。各品种功用不同,临床用药若不辨清楚,则易导致不良反应[1]。山豆根主要有广豆根和北豆根,前者为豆科槐属植物,而后者却是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茎,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常入药治疗咽喉肿痛,而广豆根易致呕,实验表明,广豆根毒性明显大于北豆根,又如苦楝子与川楝子,有些地区当川楝子不足时,以苦楝子代用,这是不妥的,苦楝子是有毒之品,不可与川楝子混淆入药。
1.2 产地
自然环境对植物体内的化学物质的合成、代谢和积累影响显著,从而影响中药中有效成分的类型和数量,影响中药的品质。中药强调地道药材,其目的是保证中药所含有效成份的相对固定。如山东所产的金银花中的氯原酸含量高达5.87%,而四川产的仅含0.125%。膜荚黄芪以内蒙产的质优,而黑龙江移栽的则植株高大,质量低劣。同时,中药生长环境不同,有效成分含量和毒性也有差异,故表现出的治疗后果也是不同的,例如云南冲藤所产附片就比四川所产的附片毒性大18倍。
1.3 炮制加工
古人云:“制药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矢”。中药的炮制加工十分讲究,不少有毒中药经过炮制可以减轻毒性,而不正规的加工或未经炮制的中药,在临床使用时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大大增加。如吴茱萸为有毒药物,入药需炮制;芫花有毒,需用醋煮或醋制;马兜铃可用于治疗肺热咳喘,若生用苦寒味劣,易伤胃气,服后可导致恶心、呕吐,一般蜜炙后服用[2]。
2 中药的用量问题
2.1 过量服用
中药的使用有一定的剂量限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药学中对各种中药的成人常用量均有明确的规定。人们以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为达速效,常常超剂量用药,从而导致不良反应时有发生。资料显示,中药的毒副反应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超量用药[3]。如煎服过量雷公藤根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活血化淤药川芎,小剂量可以引起子宫收缩,兴奋心脏,大剂量则会抑制心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关木通过量易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和过敏性紫癜[4]。山豆根过量易导致休克甚至死亡[5]。
2.2 蓄积中毒
某些中药在常规剂量下,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但若长期使用,有毒物质在体内蓄积,也会引发不良反应,特别是矿类中药更易发生蓄积中毒。即便是防风、白术类中药,长期使用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如牛黄解毒丸可因雄黄与体内被部分吸收并蓄积,引起砷中毒。如番泻叶为泻下药物,同时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有些慢性便秘患者长期泡服,应注意可能发生低血钾,也可能导致肝硬化[6]。不仅有毒药物如此,即便一些药性平和的药物长期应用也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有连续应用朱砂1月致肾衰竭而死亡的报道。
3 中药的用法问题
3.1 用药方法
某些药物所含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毒性或刺激性,若使用方法不当,则易引起不良反应。如鸦胆子含鸦胆子苷、鸦胆子碱及含皂化物的脂肪酸等,内服治疗阿米巴痢疾有效,但对胃肠道有刺激性,可引起腹痛、腹泻、呕吐等,故常灌入胶囊内吞服。若外用,直接接触皮肤,易引起过敏性休克[7]。斑蝥只可少量外用,且用药范围不可过大,若内服,极易引起不良反应[8]。
3.2 配伍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及精华所在,中药复方的使用应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若配伍不当,如药味过多,忽视禁忌,或中西药联用不当均会引发不良反应[9~10]。如附子与麻黄配伍易引发毒性反应;人参与藜芦同用,藜芦的毒性就会超过它本身毒性的好几倍,极易引起中毒。中药延胡索、川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