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探究

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探究   作者:代冬梅 贾天柱 相宇 徐洪亮 【关键词】 中药 摘要:目的: 研究 肉豆蔻的炮制 方法 的 历史 沿革变化轨迹及前人的炮制意图, 总结 前人的炮制经验和临床体会,为开展肉豆蔻的炮制规范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查阅历代的本草典籍,并将处方注脚下的炮制方法也进行了整理、归纳。结果:查阅了约70部本草典籍,初步理清了肉豆蔻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意图和临床体会。结论:肉豆蔻的炮制方法因临床的不同需要而不同,约有16种,其主流方法是面裹煨,炮制的目的是增强止泄的作用。 关键词:肉豆蔻;炮制 Research of Semen Myristicae’s Processing History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rocessing history of Semen Myristicae and the original processing purpose, conclude the experiences attained from both processing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practices, an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modernization research of Semen Myristicae.Methods:Look through the herbal works, then sum up the various processing methods.Results:After check about 70 herbal works, we basically identified the processing history, original processing purpose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s of Semen Myristicae.Conclusion:Semen Myristicae has about 16 process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linical requirements, the main one is roasted with flour, which purpose is to strengthen the function of arresting diarrhea. Key words:Semen Myristicae;Processing 肉豆蔻(Nutmeg)别名肉果[1]、玉果、脾家瑞气[2]、豆蔻[3],藏语名又为纳玛苏玛纳益桑玛等[4],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stica fragrans Houtt.除去假种皮的成熟种仁。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加群岛。我国主要靠进口,现四川、广东、广西和 台湾 等省已有分布。宋#12539;《政和本草》云:生胡国,胡名迦拘勒[5]。具有温中、下气、消食、固肠等作用,用于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等症。从古至今一直炮制后 应用 ,为了弄清其炮制历代演变情况,笔者在查阅70余部本草著作的基础上,初步理清了历代肉豆蔻的炮制方法与原始意图。 1采收、贮存与鉴别 唐#12539;《新修本草》[6]:豆蔻,苗似山姜,花黄白,苗根及子亦似杜若。宋#12539;《图经本草》[7]:春生苗,实似豆蔻而圆小,皮紫紧薄,中肉辛辣,六七月采[8]。《中华本草#12539;藏药卷》[4]:每年采收2次,一次在4~6月份,另一次在11~12月份。采集近成熟果实,剥去果皮种皮,晒干。明#12539;《本草品汇精要》[8]:采收后,曝干。明#12539;《本草纲目》[9]:暖脾胃,固大肠。明#12539;《本草蒙筌》[14]:退目云去障。清#12539;《本草便读》[15]:温中散逆,逐冷肉豆蔻,花及实虽状似草豆蔻,而皮肉之颗粒则不同。颗外有皱纹,而内有斑缬文,如槟榔纹,最易生蛀,唯烘干密封,则稍可留。《新本草纲目》[2]:市上所售者,因欲保存香气,浸渍于混合石灰食盐水中,其子表面被有白粉,气味俱辛烈芳香,微苦。宋#12539;《本草衍义》[10]:肉豆蔻,对草豆蔻言之,去壳,只用肉,肉油色者佳。枯白,味薄,瘦虚者下等。 论文代写 2功能主治及毒性 毕业论文 梁#12539;《名医别录》[11]: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宋#12539;《济生方》[12]:为进食化痰之要剂。宋#12539;《政和本草》[5]:主心腹虫痛,虚泻赤白痢等[21],引《日华子》云:皮外络下气,解酒毒。元#12539;《汤液本草》[13]:主鬼气,消食止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