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及胃内幽门螺杆菌关系探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口腔及胃内幽门螺杆菌关系探究

口腔及胃内幽门螺杆菌关系探究  【摘要】 目的 研究胃病患者口腔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p),并分析胃病患者牙周状况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 依据特异的尿素酶C 基因和 cag A基因设计引物,建立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65例慢性胃病患者不同牙齿的龈上和龈下菌斑中的Hp。6例胃Hp阳性的胃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检测口腔Hp。 结果 65例慢性胃病患者胃黏膜标本中,PCR检测阳性的标本58例(89.3%),龈下菌斑Hp阳性率(47.7%),高于龈上菌斑中的Hp阳性率(26.2%)。牙周袋深度(PD)≥4 mm部位菌斑中Hp检出率显著高于PDlt;4 mm的部位(Plt;0.05)。6例胃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口腔仍检出Hp。结论 口腔Hp是慢性胃病患者Hp感染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菌斑 胃炎 聚合酶链反应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Hp) in the oral cavity of gastritis patients,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ronic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Hp in the patients. Methods: 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ssay with oligonucleotide primers homologous to a portion of the urease C and cytotoxin associated gene A (cag A) of Hp was used to test the presense of Hp in dental plaque. Sixty-five gastric disease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to detect Hp in supraand subgingival plaque. Results: Sixty-five chronic gastritis patients, 58 patients (89.3%) had at least one Hp positive dental plaque sample. The Hp posi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upragingival plaque (47.7%) than that in the subgingival plaque (26.2%). The prevalence of Hp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robing depth. Conclusion: Oral Hp infection may b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gastric Hp infection. Key words:Helicobacter pylori; dental plaque; gastritis; PCR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olori, Hp)是一种营养要求高、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自从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发现Hp以来,大量研究表明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与胃溃疡密切相关,与胃癌的发生有关[13]。近年来有关Hp的研究很多,但Hp的传播途径尚无定论[4,5],多数观点认为是口—口传播。口腔是消化道的入口,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微生态环境。但口腔作为Hp聚集地的假说仍然处于争论中[6]。本研究重点分析慢性胃病患者口腔中是否存在Hp,胃病患者牙周状况与Hp的关系,了解胃病治疗前后口腔与胃内Hp的变化情况。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从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安医院消化科选择65例有上消化道症状并经全口牙周检查有牙龈炎、不同程度牙周炎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男38例,女27例,年龄20—62岁。否认有其它系统性疾病;3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生素及胃药;12个月内未接受过牙周治疗,全口牙不少于24颗。对其中的6例患者药物治疗后追踪复查,从治疗前同样的牙齿部位重复取样进行检测。 1.2 取样和检查 从每例患者口腔内选择有牙龈炎症的6颗牙作为取样牙。以棉球隔湿,吹干后分别用消毒刮匙刮取龈上、龈下菌斑,即刻检查并记录牙周临床指数: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深度(PD),出血指数。将取样标本置于含100 μl样本处理液的Eppendorf管内。随后常规胃镜检查,胃黏膜取3块活检组织,分别作尿素酶试验(RUT),组织病理和PCR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