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测文化基本教材题库解析版
※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
論語簡介
作者: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 ?語錄體之祖。 ?孔子學說的代表文獻。 ?其主旨以仁為中心。 ?今本論語乃張侯論共二十篇,分上下論各十,起於學而,終於堯曰,計五百零八章。
孟子簡介
?作者:孟子弟子筆記,孟子潤飾而成.
?孟子七篇,分上下,計十四卷。 ?學說要旨:性善、尊王賤霸、貴民輕君,先富後教、重仁義輕功利、距楊墨放淫辭。
大學簡介
?分為經一章,傳十章。經是曾子作,傳乃曾子弟子作。 ?三綱: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 ?六步驟:止、定、靜、安、慮、得。 ?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庸簡介
?作者:相傳孔子之孫子思所作。 ?講儒家的人生哲學:性、情、中和、忠恕、智、仁、 勇、誠。 ?與大學本為禮記中之一篇。 ?共三十三章,孔門傳授之心法。 ?大學、中庸之道是支配中華民族數千年主要的思想。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張群以為養慧之法
※、五經:詩經、尚書、周易、禮經、春秋
※、十三經:
1.????????? 易:「周易正義」-魏王弼,韓康佰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2.????????? 書:「尚書正義」-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正義。
3.????????? 詩:「毛詩正義」-西漢毛亨傳、東漢鄭玄箋、唐孔穎達等正義。
4.????????? 周禮:「周禮注疏」-東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5.????????? 儀禮:「儀禮注疏」-東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
6.????????? 禮記:「禮記正義」-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7.????????? 左傳:「春秋左傳正義」-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正義。
8.????????? 公羊傳:「春秋公羊傳注疏」-漢何休注,唐徐彥疏。
9.????????? 穀梁傳:「春秋穀梁傳注疏」-晉范寧注,唐楊士勗疏。
10.????? 論語:「論語注疏二十卷」-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
11.????? 孝經:「孝經注疏」-唐玄宗御注,宋邢昺疏。
12.????? 爾雅:「爾雅注疏」-晉郭璞注,宋邢昺疏。
13.????? 孟子:「孟子注疏十四卷」-漢趙歧注,宋孫奭疏。
一、翻譯
1禹、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顏子當亂世,居於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孔子賢之。
答案:夏禹和后稷當承平有道的時代,甚至三次走過自家門口都不進去;孔子讚美他們。顏回生當春秋無道的時代,隱居在狹窄的小巷裡,每天吃的是一小籃粗飯,喝的是一小瓢白水,別人都受不了那種愁苦,顏回卻不改變他自得的樂趣;孔子也讚美他。
2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
答案:凡是人都有不忍別人受害的心。古代的帝王有了不忍別人受害的心,於是就有了不忍別人受害的仁政。拿不忍別人受害的心,施行不忍別人受害的仁政,治理天下,就好像能把它放在手掌上運轉似的輕易。
3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答案:君子有三種美德,我都不能做到:有仁德的人不憂慮,有智慧的人不疑惑,有勇氣的人不畏懼。
4昔者,堯薦舜於天,而天受之;暴之於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與事示之而已矣。」
答案:從前堯推薦舜給上天,而上天接受他;將他顯示在人民面前,而人民也接受他。所以說:「天不說話,只是就舜的德行和行事,暗示將天下給他罷了。」
5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答案:豐年時子弟多半懶惰,荒年時子弟多半殘暴。並不是天生的材質如此不同,而是環境使他們本心喪失的緣故。
6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答案:水確實沒有東西的分別,但是沒有上下的分別嗎?人性的善,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人的本性沒有不善的,水也沒有不往低處流的。
7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答案:子貢說:「詩經上說:『像治骨角,須既切之而又磋之;治玉石,須既琢之而又磨之。』說的正是如此吧?」孔子說:「賜啊!這樣才可以跟你談詩了!告訴你已經說出的道理,你就能悟知我沒說出的道理。」
8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
答案:天的觀察,是經由我們人民的眼睛來觀察;天的聽聞,是經由我們人民的耳朵來聽聞。
9口之於味也,有同嗜焉;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目之於色也,有同美焉。至於心,獨無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謂理也,義也。
答案:口對於滋味,有同樣的喜好;耳朵對於聲音,有同樣的音感;眼睛對於美色,有同樣的美感。至於心,獨獨就沒有相同的地方嗎?心所相同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