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汉语中介词的语及介词短语在句中的位置
古代漢語中介詞的賓語及介詞短語在句中的位置;介詞的賓語及介詞
短語在句中的位置;介詞與其賓語的位置關係; 但是,少數介詞(主要是“以”)的賓語因表達的需要而放置在介詞的前面
(1)疑問代詞做介詞的賓語時要前置:
例:釋此三者,何以事夫子? (《左傳·文公六年》)
(2)代詞“是”常單獨給介詞“以”做前置賓語:
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論語·公冶長》);(3)強調賓語時,尤其是“以”的賓語,要前置:
例:1、《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論語·為政》)
2、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左傳·僖公四年》)
其他介詞有時也有相同的做法:
;例: 1、日居月諸,東方自出。 (《詩經·邶風·日月》)
2、啟乃淫逸康樂,野於飲食。 (《墨子·非樂上》)
(4)代詞做賓語複指時,要前置:
例:我一人之為,非為楚也。(《左傳·襄公二十八年》)
; 現代漢語中,介詞的賓語不能省略,古代漢語中“以、為、與、從”等介詞的賓語有時可以省略。
例:1、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未嘗君之羹矣。請以(君之羹)遺之。 (《左傳·隱西元年》)
2、即墨大夫出與(之)戰,敗死。 (《史記·田單列傳》 );介词短语在句中的位置;以:
關系一:介賓短語+謂語(動詞)
例:a.公曰:“何以察之?” (《晏子春秋·內篇·問上》)——表憑藉
b.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 (《孟子》)——表原因
c.騫以郎應募使月氏。 (《漢書·張騫傳》)——表動作行為憑藉的身份或角度
d.秦不以城予趙,趙亦不予秦璧。 (《史记·廉頗藺相如列傳 》)——表動作涉及對象;關系二:謂語(動詞)+介賓短語
例:賞以春夏,刑以秋冬。 (《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表時間
關系三:謂語(動詞)+賓語+介賓短語
強調“以”以后的賓語內容,即強調動作行為所憑藉的工具或方式
例:a.今高從之以罪,卑亦從以罪。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介引與謂語動詞相關的手段、方式
b.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書·蘇武轉》)——表憑藉的身份;于(於、乎):“于”、“於”在上古并不同音,但作為介詞其差別只在于書寫形式,即語法上沒有差別。“乎”在上古作為介詞與“于”和“於”用法基本相同。
關系一:介賓短語+謂語(動詞)
例:是于生者無施,于死者無禮也。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表動作涉及的對象
“于”的這種用法比較少,至少在《晏子春秋》中很少,只出現了十一次
;關系二:謂語(動詞)+介賓短語
例:a.凡人之所以貴於禽獸者,以有禮也。 (《晏子春秋·內篇·雑上》)——表動作涉及對象
b.虎兕出於匣。 (《論語·季氏將伐顓臾》)——表處所
c.生乎吾前,其問道也,固先乎吾。 (韓愈《師說》)——第一個“乎”介引時間,第二個介引比較的對象
;關系三:謂語(動詞)+賓語+介賓短語
例:余不愛衣食于民。 (《國語·魯語》)——表動作對象
;為:
關系一:介賓短語+謂語(動詞)
例:a.為長安君約車百乘。 (《戰國策·趙策》)——表對象
b.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做。 (白居易《與元九書》)——表目的
c.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荀子·天論》)——表原因
;關系二:謂語(動詞)+介賓短語
例: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史記·貨殖列傳》)——表目的
關系三:謂語(動詞)+賓語+介賓短語
例: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道德經·第十三章》)——表原因;與:和“與”組成的介賓短語絕大多數放在謂語之前,即只有一種位置關系:介賓短語+謂語(動詞)
例:a.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 (《孫子兵法》)——表對象
b.孔子與柳下季為友。 (《莊子·盜跖》)——表介入動作協同者;因:
關系一:介賓短語+謂語(動詞)
例: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左傳·僖公三十年》)——表憑藉
b.昔人因噎而廢食者,又有懼溺而自沉者,其為矯枉防患之慮,豈不過哉? (《陸宣公集》)——表原因;在:
關系一:介賓短語+謂語(動詞)
例:在陳絕糧。 (《論語·衛靈公》)
——表地點
及:
關系一:介賓短語+謂語(動詞)
例:宋公及楚人戰於泓。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表動作協同者;參考書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设备管理软件:IBM Maximo二次开发_(4).IBMMaximo数据库管理.docx VIP
- 工程物资供应措施.docx VIP
- 第三章:寻找新闻线索.ppt VIP
- 人教版PEP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教案.pdf VIP
- 2025年公安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考试试卷[附答案].docx
- TCEEIA 558:2021工业机器人可靠性测试与评定.pdf VIP
- 职场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培训课件.pptx VIP
- SYT7415-2018 油气集输管道内衬用聚烯烃管.pdf VIP
- 生物显微镜产品技术要求.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