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头孢他啶治疗下尿路及男性生殖系感染疗效观察
头孢他啶治疗下尿路及男性生殖系感染疗效观察
作者:张业旺 谭强 刘瑞江 徐秀泉 徐希明
【摘要】 6氨基青霉烷酸(6APA)是重要的抗生素药物中间体之一,目前均采用青霉素酰化酶酶促裂解青霉素获得。本文介绍近年来青霉素酰化酶催化青霉素水解的研究进展,青霉素酰化酶的性质及其催化机理,青霉素酰化酶的固定化方法,青霉素酰化酶反应器的设计,反应介质工程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青霉素酰化酶; 6APA; 双水相系统; 水有机相系统; 离子液体; 反应器设计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 in the production of βlactam antibiotics, 6aminopenicillanic acid is the product from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penicillin with penicillin acylase. In this article, the recent development concering with the preparation of 6APA by hydrolysis of penicillin, catalytic mechanism of penicillin acylase, immobilization techniques and their carriers, twophase system for hydrolysis of penicillin, th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of bioreactor are reviewed.
KEY WORDS Penicillin acylase; 6APA; Aqueous two phase system; Biphasic system; Liquid inions; Design of reactor
青霉素酰化酶(penicillin acylase,penicillin amidase,penicillin amidohydralse,EC 3.5.1.11)可以裂解青霉素获得重要的医药原料6氨基青霉烷酸(6APA)。在自然界中来源广泛,细菌、放线菌、酵母和高等真菌都可以产生青霉素酰化酶[1]。尽管有报道推测青霉素酰化酶是在代谢芳香族化合物作为碳源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2],但产生的机理仍未明确。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环境污染的加重,生物催化绿色浪潮随之兴起,青霉素酰化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围绕着青霉素酰化酶酶促裂解青霉素制备6APA的研究也备受关注,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酶,青霉素酰化酶在制备6APA中的应用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了。本文对这一方向近年来的发展做一综述。
1 酶的性质及其催化机理
根据青霉素酰化酶在催化水解反应时所偏爱的底物不同,可将青霉素酰化酶分为3类:青霉素G酰化酶、青霉素V酰化酶和氨苄西林酰化酶。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自然界仍然存在其它种类的青霉素酰化酶,如从放线菌Streptomyces lavendulae中分离到的青霉素酰化酶可以水解一些天然脂肪族的青霉素,因此可以定义为青霉素K酰化酶[3]。青霉素酰化酶催化水解的底物结构非常相近,但是青霉素酰化酶的结构上差别较大。来源于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青霉素G酰化酶具有一个20.3ku的α亚基和一个68.4ku的β亚基[4]。来源于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的青霉素V酰化酶是四个34.7ku亚基组成的四聚体。这两类酶都是N末端亲核水解酶的大家族成员[5,6],N末端亲核水解酶的共同点是在N末端具有催化残基。虽然青霉素V酰化酶的亲核残基是丝氨酸,青霉素G酰化酶的亲核残基是半胱氨酸,但是它们的折叠却是惊人的相似,都具有一个四层的催化活性αββα核心结构[7]。
Duggleby等[4]通过对来源于大肠埃希菌的青霉素G酰化酶的研究发现,它具有唯一活性中心,两个亚基紧密交织在一起,组装成肾脏形,中间有一凹槽,杂二聚体的大小为7nm×5nm×5.5nm。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离区域,亚基之间接触角痕大,20%为疏水氨基酸,酶与苯乙酸、苯甲基磺酰氟化物(PMSF)的结合部位位于底物侧链的结合部位。这些抑制剂的苯基部位直接伸到酶分子疏水袋。Metα142,Pheα146,Pheβ57,Trpβ154,Ileβ177位于疏水袋两侧,Serβ67封住疏水袋的底部袋口,由Serβ1和Asnβ241的侧链和β23,β69的主链氮原子组成。McVey等[8]采用多底物竞争性抑制,用X晶体衍射测定了底物苯乙酸、3,4二羟基苯乙酸、2,5二羟基苯乙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