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元伤寒学中审证求因理论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金元伤寒学中审证求因理论发展

宋金元伤寒学中审证求因理论发展  【摘要】   介绍了“审证求因”这一中医学临证方法在宋金元时期几部典型伤寒学著作如《伤寒总病论》、《南阳活人书》、《伤寒发微论》、《伤寒明理论》中的体现,以简单反映审证求因理论在这一时期的发展。 【关键词】 审证求因;伤寒;宋金元   Abstract: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literatures on “identification of cause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ciation” in Song,Jin and Yuan dynasties.Some typical books about cold attack,such as Shang Han Zong Bing Lun,Nan Yang Huo Ren Shu,Shang Han Fa Wei Lun and Shang Han Ming Li Lun,which can fully reflect the fact that the TCM theory of “identification of cause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developed well in that period.   Key words:identification of cause according to syndrome differenciation;cold attack;Song,Jin and Yuan dynasties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理论在晋、隋、唐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与发展的阶段,其医学著作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而中医“审证求因”这一古老思维方式在这一时期体现得尤为突出。东汉张仲景始创中医“审证求因,据因论治”(即辨证论治)临证方法,但是由于《伤寒论》本身对理论的阐述并不多,对多种证候的虚实寒热等病变性质和部位并没有加以具体的分析和指示,理论上很不完善且较难把握。在宋以前,所谓审证求因或者辨证论治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没有普遍地实行起来,甚至张仲景提出的某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没有被推广;直至宋朝以降,由于多种因素地促动,《伤寒论》才被广泛重视起来,“伤寒学”研究蔚然成风,其盛况前所未有[1]。此期的伤寒学著作不下数十家,对仲景“辨证求因,据因论治”的临证方法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有所发挥,而以下四家对于中医审证求因临证思维的发挥尤为典型。   1 庞安常与《伤寒总病论》——审证求因尤重人体体质 庞安常是北宋时期的伤寒大家,著有《伤寒总病论》。强调从病因、发病入手,对《伤寒论》进行了创新性研究。首创寒毒学说,并从病因角度将温病分为伏气和天行两类,提出寒温分治的主张。庞氏在审证过程中注重对内外病因的探求,外因强调“寒毒”致病,认为这是产生伤寒病变的终极原因,但他又说“其病本因冬时中寒,随时有变病之形态尔”,说明了寒毒之因可与四时之气相结合而变生他病,如因春温气而变的称为温病。相对外因而言,庞安常似乎更为重视个体内在因素对疾病所起的作用,包括患者的生活习惯、体质强弱及社会经历等等。而在内因之中尤重人体体质与疾病病因之间的关系,其开篇便曰:“寒毒与营卫相浑,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著而成病矣”[2]。按体质将人简单分为勇怯二者,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作一联系。随后庞氏又提到了宿疾为主因致病的几种情况,认为宿疾是形成人体体质的一大关键因素,可以转变病邪的性质。由此可知,庞氏在临床审证过程中注重考虑体质对于疾病发生所起之作用及其对原有病因的转化,为后世“从化”理论的提出作了简单铺垫。   2 朱肱与《南阳活人书》——辨证重经络,指出求因需明经络,擅以脉别因 朱肱之《南阳活人书》受到后世医家的高度评价,清朝名医徐灵胎评说:“宋人之书,能发明《伤寒论》,使人有所执持而易晓,大有功于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3]。《四库全书》称此评并非过誉之言。朱肱忠于原著,继承仲景辨证法的同时亦有适当发挥。他论伤寒首重经络,首倡六经即为经络之说,认为伤寒六经即足三阳三阴六条经络,且为辨病位之纲,这样可以使审证所求之病因有所归属,不至落入空谈。朱氏曾这样强调经络:“治伤寒先须识经络,不识经络,触途冥行,不知邪气之所在,往往病在太阳,反攻少阴;证是厥阴,乃和少阳。寒邪未除,真气受毙”[4]。指出临证时辨认邪气(病因)在何经络的重要性。朱氏还突出表里阴阳辨证以求病因之深层次内涵,尤为重视辨别伤寒阴证似阳与阳证似阴的情况。   另外,朱肱十分注重伤寒辨脉,认为脉象是分析疾病病因的重要依据:“伤寒脉紧,伤风脉缓,热病脉盛,中暑脉虚,人迎紧盛伤于食,率以脉别之。”简单明了地道出了部分脉象与病因之间的直接联系,当然这并不代表朱氏对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