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局部应用贝复舒疗效观察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局部应用贝复舒疗效观察
摘 要: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鼻窦术后局部应用贝复舒的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采用术后局部加用贝复舒,行鼻腔填塞及喷鼻;对照组38例术后按常规行鼻腔填塞及喷鼻。随访6个月,分别于术后当天、拔除填塞物后观察比较术腔出血多少,术后4周、8周、12周、16周、24周观察比较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分析局部应用贝复舒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鼻窦术后局部应用贝复舒,具有减轻术腔水肿、减少术腔出血,缩短术腔上皮化时间,促进术腔愈合的优点。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贝复舒。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广泛应用及发展,为治疗鼻窦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但有诸多因素影响其疗效,据报道,有2.5%~24.0%的患者需再次手术[1]。除了与手术技巧及熟练程度有关以外,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术后未经鼻内窥镜随访及术后未行规范化的术腔综合处理。为探索术后药物及术腔处理联合治疗以进一步改善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在2008年1月~2009年8月,将76例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鼻窦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鼻腔瑞纳膨胀止血海绵鼻腔填塞、鼻腔冲洗液鼻腔冲洗、局部用辅舒良喷鼻、鼻内窥镜鼻腔清理和随访联合治疗(对照组)和同上常规处理但局部加用贝复舒治疗 (治疗组),将两个组疗效结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9年8月,76例因慢性鼻窦炎接受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的患者,男34例,女42例;年龄18~67岁,平均36岁;术后定期复查6个月;排除合并有免疫缺陷、糖尿病等系统疾病者。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常规术前行鼻窦冠状位及轴位CT检查,均为同一手术医师行Messerklihger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术后相同处理方法为:术后两组抗生素、止血药物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同,术后鼻腔均填塞瑞纳膨胀止血海绵止血,术后第2天拔除填塞海绵,连续在鼻内窥镜下行鼻腔鼻窦清理3 d,局部用类固醇激素辅舒良鼻喷剂喷鼻连续3个月,口服纤毛促排剂吉诺通3个月,术后3~5 d开始鼻腔冲洗液冲洗鼻腔,出院后前4周1次/周,以后1次/月在鼻内窥镜下清理术腔血痂、分泌物、囊泡及肉芽组织,分离粘连组织等,以促进术腔上皮化。两组术后处理不同的方法为:治疗组在填塞瑞纳膨胀止血海绵时加用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贝复舒喷剂浸湿海绵,拔除海绵后予贝复舒喷剂喷术腔,1次/d,连续用3个月。
1.3 疗效判定:按1997年海口会议标准[2],治愈:症状消失,鼻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鼻内窥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鼻内窥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
1.4 观察方法:患者术后定期复查6个月,均在鼻内窥镜下处理、观察并记录,记录、统计术后当天以及拔除鼻腔填塞海绵后鼻出血情况,以棉片(1.5 cm×4.5 cm)数量来计算鼻出血量,经检测,每个棉片湿润后浸透血液约1.5 ml;患者术后4周、8周、12周、16周、24周在鼻内窥镜下观察比较术腔黏膜上皮化的病例数并对所有患者术腔上皮化时间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在手术后当天及拔除鼻腔填塞海绵后的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量比较组别
术后当天(ml)
取出填塞物后(ml)
治疗组 毕业论文
对照组
2.5±0.5
5.3±0.8
1.2±0.3 论文代写
3.5±0.5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手术的失败率占2.5%~24.0%。鼻内窥镜术后术腔再次出现水肿,这种水肿主要是由于淋巴引流障碍所致,以筛上颌窦、额隐窝和窦口周围最为明显。囊泡、小息肉和肉芽开始在黏膜缺损处生长,这种状态称为“去黏膜化反应”。与此同时,黏膜再生和上皮化也在进行,与病变形成竞争性生长。这个时期是术后护理的最重要阶段。随着囊泡、肉芽、小息肉、纤维素性粘连等不断被清理,黏膜再生和上皮化逐渐扩展,病变范围越来越小,病变发生点越来越少,最终将完全上皮化[3]。所以鼻内窥镜手术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