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人咳嗽变应性哮喘40例诊治分析
成人咳嗽变应性哮喘40例诊治分析
摘 要:目的:总结成人咳嗽变应性哮喘的诊治经验。方法:采用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成人患者40例,均于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呼气峰值流速(PEF)的变化情况。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临床控制26例(占65.00%),显效8例(占20.00%),有效4例(占10.00%),无效2例(占5.00%),总有效率为95.00%。日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好。
关键词:哮喘;咳嗽变应性;舒利迭;治疗
咳嗽变应性哮喘是临床常见病,慢性咳嗽是其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隐匿,易误诊为反复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1-2]。笔者自2008年1月~2011年6月共收治CVA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0例患者均来自于2008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我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18~74岁,平均(56.5±11.8)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3.5±1.8)年;X线表现:肺纹理增多者16例;白细胞计数异常者15例,PPD试验全部阴性。
1.2 纳入标准:①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时间大于3个月,常在清晨或夜间和发病;②年龄大于18岁;③符合知情同意原则;④抗生素治疗无效。 论文代写
1.3 排除标准:①排除年龄小于18岁者;②排除病程小于3个月者;③排除抗生素治疗有效者;④排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
1.4 治疗方法:本组40例患者均给予舒利迭雾化吸入治疗。1吸/次(50 μg沙美特罗和250 μg丙酸氟替卡松),2次/d。本组均于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呼气峰值流速(PEF)的变化情况。
1.5 疗效标准
1.5.1 临床疗效标准[2]:临床控制:临床症状完全缓解;显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仍需服药;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1.5.2 症状评分标准:夜间症状、日间症状评分均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度,分别计以0、1、2、3分。
1.6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应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本组40例患者经治疗临床控制26例(占65.00%),显效8例(占20.00%),有效4例(占10.00%),无效2例(占5.00%),总有效率为95.00%。
2.2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PEF的变化情况:治疗后症状(日间症状、夜间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PEF的变化情况()
毕业论文
治疗阶段 毕业论文
例数
夜间症状评分 论文代写
日间症状评分
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治疗前
40
2.85±0.13
2.78±0.22
58.68±9.23
治疗后
40
0.83±0.34①
0.94±0.53①
86.56±4.75①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
3 讨论
咳嗽变应性哮喘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发病与环境、遗传、感染、生活习惯等因素相关,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哮喘相同,其病理改变都是以持续的气道炎性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为特点[3]。由于咳嗽变应性哮喘在发病时无明显的哮喘症状,且临床常表现为慢性咳嗽,故在临床上常与慢性支气管炎混淆,容易造成诊断困难,常得不到有效治疗。
对于咳嗽变应性哮喘的治疗根本是控制和消除气道炎性反应,临床常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和抗过敏药物治疗[4]。舒利迭是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的哮喘治疗方案,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研制的丙酸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的复合剂型。沙美特罗为长效受体激动剂(LABA),主要作用于平滑肌细胞,药物分子与受体紧密结合,可抑制气道高反应性和炎性递质释放的作用[5-6]。因此,联合应用治疗成人咳嗽变应性哮喘临床疗效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本组40例患者经治疗临床控制26例(占65.00%),显效8例(占20.00%),有效4例(占10.00%),无效2例(占5.00%),总有效率为95.00%。间症状评分、夜间症状评分、PEF占预计值的百分比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难治性哮喘诊断与处理专家共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