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临终关怀发展中有关问题探析
我国临终关怀发展中有关问题探析
作者:王玉梅,肖适崎,冯国和 【关键词】 临终关怀;,,社会医学;,,伦理
【摘要】 临终关怀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生理、心理特征和临终照护实践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边缘学科,其目的在于使临终前病人的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减轻其肉体及精神上的痛苦,使其平静、舒适、无痛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根据我国国情改进临终关怀模式, 改善伦理环境,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资助,有助于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
【关键词】 临终关怀; 社会医学; 伦理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Palliative Care
【Abstract】 Palliative care is a newly rising kind of marginal subject. It studies the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traits of dying patients and the rule of death care practice to these patients. The purpose of palliative care is to improve dying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lleviate thei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uffering, and make them spending their last days of life in peace, happiness, and painlessness. Improving the model of palliative care and the ethical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ondition of our country, and strengthening support from government and society can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ce project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Palliative care; Social medicine; Ethic
“临终关怀”( hospice 或hosepice care或palliative care)一词起源于早年的西方,用于描述给虚弱或生病的旅行者以庇护。在当代,临终关怀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提供护理,以减轻其生理痛苦和心理恐惧,其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改善病人余寿的质量,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涉及医学、心理学、社会学、护理学、伦理学等众多学科。它从无到有,从陌生到为社会了解,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默默地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象黑暗中温暖的火苗,让每个临终病人在有限的时光里安详地、舒适地、有尊严而无憾地走过人生旅程的最后一站。1 临终关怀的发展
临终关怀于20 世纪60~70 年代由英国人Saunders、美国人Kubler Ross所倡导和推动。第一所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 Saint Christopher’s Hospice) 于1967 年在伦敦创立[1]。以后临终关怀发展到欧美各国,80年代传到日本,90 年代传到台湾、香港,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建有临终关怀机构[2~5]。对医疗、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大陆临终关怀起步较晚, 1988年8月,我国第一个研究死亡的机构――天津临终关怀研究中心成立,之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临终关怀专业委员会和临终关怀基金也相继成立,1988年上海创办了第1个临终关怀机构,1992年,北京市招收濒危病人的松堂医院正式成立,1998 年由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先生捐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建立了宁养院,开始了国内宁养医疗服务。从2001 年开始,李先生每年又捐资 2 000 万元于国内20 家重点医院开展宁养医疗服务。目前全国各地建立的临终关怀机构已超过120家,为造福社会、关爱生命、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 临终关怀的意义和社会需求
我国每年约有200 万人新患癌症,约有140 万人死于癌症,癌症死亡已占死因第一、二位[6]。有研究显示,癌症患者中50 %伴有中度或重度疼痛,其中约有1/ 3 的人伴有难以忍受的疼痛[6],而且相当部分的患者,由于前期治疗花费了大量的金钱、精力和时间,陷入了绝望、疼痛、贫困的境地。如果得不到社会的关爱,就会在肉体和精神的痛苦中带着遗憾走向人生的终点。在科技、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如果不能让如此数量巨大的人得到心灵的抚慰,将是对以人为本的否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