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因NOR1对肝癌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影响.docVIP

新基因NOR1对肝癌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基因NOR1对肝癌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影响

新基因NOR1对肝癌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影响   作者:聂新民*, 周建大, 黄竹英, 桂嵘, 李登清, 唐华【摘要】   目的: 研究NOR1基因对肝癌细胞系HepG2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方法: 将pcDNA3.1(+)/ NOR1的表达质粒经脂质体导入HepG2 细胞, Northern blot筛选出阳性克隆, 通过双向电泳分离过表达NOR1的HepG2细胞内蛋白质, 筛选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 并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 鉴定出6种表达上调的蛋白质点, 包括锌指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酪氨酸蛋白磷酸化受体等, 这些蛋白质涉及基因转录、 信号转导等肿瘤发生相关事件。结论: NOR1基因可能通过上调这些蛋白参与多种途径影响肝癌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 NOR1基因 双向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   硝基还原酶基因NOR1是课题组克隆的一个与亚硝胺类化合物致癌密切相关的新基因[1], GenBank登录号为AF462348。人体多组织Northern blot表达分析显示NOR1基因在所检测的肝、 脑、 肾、 肺、 脾脏、 骨骼肌等12种正常组织中广泛表达, 且有2个转录本(1600 bp, 1200 bp)[2]。通过构建NOR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及NOR1基因转染HepG2肝癌细胞系, 发现NOR1基因转染可引起IL8的表达升高[3, 4]。为了深入研究NOR1基因功能, 本试验运用转基因技术构建过表达NOR1基因肝癌细胞系HepG2, 采用高通量的蛋白质组技术(双相电泳, 质谱)研究过表达NOR1肝癌细胞系HepG2后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 通过对差异蛋白点的鉴定与分析, 探讨NOR1基因在肝癌发生、 发展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检验科保存; pcDNA3.1(+)载体为哺乳动物高效表达载体, 为Invitrogen公司的产品; pcDNA3.1(+)/NOR1载体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检验科构建; 随机引物标记盒购自美国Promega公司; TRIzolTM试剂购自美国Gibcol/BRL公司;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Mr)标准购自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同位素α32pdCTP、 α33pdATP, 购自北京福瑞公司; 引物由大连宝生物有限公司合成; 固相pH梯度干胶条(pH3~10, 18 cm)、 载体两性电解质(pH3~10)、 IPG缓冲液、 覆盖液(Drystrip cover Fluid)、 石蜡油、 银染试剂盒、 IPGphor电泳单元及双向电泳附件、 EPS 3500电源、 重泡胀附件和循环水浴箱等电聚焦系统、 IPGPhor电泳系统等购自Pharmacia公司; 丙烯酰胺(acrylamide)、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Bis)为国产分析纯; 乙腈(ACN)为国产色谱纯; 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垂直平板电泳系统、 循环水浴箱购自BioRad公司; PDQUEST 2D胶分析系统购自BioRad 公司。   1.2 方法   1.2.1 pcDNA3.1(+)/NOR1/HepG2稳定表达系的建立 方法详见文献[3]。上游引物为5′ATG ACT TCC AAG CTG GCC GTG GCT3′, 下游引物为5′TCT CAG CCC TCT TTC AAA AAC TTC TC3′; 为了进一步验证稳定细胞系的建立, 我们还使用Northern blot方法进行了验证, 方法见分子克隆操作。   1.2.2 蛋白抽提与定量 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弃出培养液, 用胰酶消化, PBS洗后约2×106细胞中加入50 μL裂解液(8 mol/L urea, 40 g/L CHAPS, 40 mmol/L Tris, 65 mmol/L DTT), 液氮反复冻融后, 加20 μL RNase(20 g/L)在4℃放置15 min, 13000 r/min, 4℃离心30 min, 收集上清液, 样品存放-70℃。蛋白定量用BSA方法操作, 每次上样量为300 mg。   1.2.3 等电聚焦电泳及银染 采用IPGphor等电聚焦系统, 把干胶条置于胶条盒中放置在IPGphor电泳仪上水化(水化液组成为: 8 mol/L urea, 5 g/L CHAPS, 2.8 g/L DTT及痕量溴酚蓝) 15~18 h, 水化完毕按500V, 1000V各1 h, 8000V 5 h等电聚焦聚焦结束后, 取出胶条, 加入平衡液A(8 mol/L urea, 0.5 mol/L TrisHCl, 20 g/L SDS, 300 g/L甘油,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