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生儿股静脉及桡动脉采血效果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儿股静脉及桡动脉采血效果分析

新生儿股静脉及桡动脉采血效果分析  作者:郑璐黄科志李素萍何美群谢巧庆 【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与股静脉穿刺采血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穿刺采血法,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采血法,分析两组采血方法的一次成功率,发生溶血及血肿情况。结果观察组在采血过程中一次成功率高,血肿发生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生儿;血样采集;桡动脉;股静脉 由于新生儿病情复杂、变化快,需要血液检验结果来帮助诊断,而新生儿血管细、血量少,且易哭闹、不配合,采血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掌握新生儿采血方法和技巧显得特别重要。我科对新生儿患者进行了桡动脉穿刺采血法与股静脉穿刺采血法的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8月我院新生儿科需采血的患儿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0例。对照组中:高危儿61例,男32例,女29例,27~36周早产儿79例,男40例,女39例;实验组中:高危儿65例,男32例,女33例,27~36周早产儿75例,男38例,女37例。两组新生儿入院时胎龄、性别、体重和一般病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gt;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采血方法 两组均由采血穿刺技术娴熟的护理人员进行操作。观察组:采血者先进行双手消毒,做艾伦试验(Allentest)检查侧支循环和尺动脉是否通畅,取患儿仰卧位,充分暴露手腕穿刺部位,采血者左手掌托住患儿手背,抬高患儿手臂约10cm,掌心朝上,触摸到桡动脉搏动最强处,对患儿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采血者用左手固定患儿腕部,右手持7号采血针,针尖斜面朝上,以15~30°角由远心端向近心端,距桡动脉搏动最强处约0.5cm处进针。依据患儿胖瘦调整进针角度,较胖者所需角度稍大。见有回血,采集所需血量,然后立即拔针并按压穿刺部位止血5~10min。对照组:采血者先进行双手消毒,取患儿仰卧位,大腿外展与躯干成45°角并屈膝,用小方枕垫高臀部,膝关节呈90°角,在腹股沟内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最强处,对患儿穿刺部位的皮肤消毒,右手持7号采血针,针尖斜面朝上,以30~45°角自股动脉内侧0.5cm处进针。依据患儿胖瘦调整进针角度,较胖者所需角度稍大。见有回血,采集所需血量,然后立即拔针并按压穿刺部位止血5~10min。 1.2.2观察指标 两种采血方法的一次成功率、发生溶血及血肿情况。 1.2.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种采血方法的一次成功率,发生血肿情况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新生儿采血方法的效果比较例(%) 项目 观察组 对照组 Χ2 P 例数 140 140 溶血 5(3.6) 8(5.7) 0.726 0.394 血肿 6(4.3) 18(12.9) 6.563 0.010 一次成功 133(95.0) 120(85.7) 6.927 0.008 3讨论 股静脉解剖位置较深,不易暴露周围伴有股动脉及股神经,股静脉穿刺采血时由于患儿哭闹不合作、穿刺不当或其他原因常会引起穿刺意外,有时针头从血管中滑出导致采血失败,或者反复穿刺易造成局部血肿。股静脉采血时还受体位限制,不易止血,容易出现血肿,穿刺点不易观察,往往等到出现较大血肿时才被发现,若皮下血肿增大压迫动脉,可影响肢体血液循环,后果严重[1]。 桡动脉解剖位置较浅,易于固定,定位准确,操作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暴露部位小,不易引起新生儿体温的波动,可在温箱内操作,有利于保暖。桡动脉没有大血管和大神经伴行,相毗邻的多为小静脉和小神经,且该处皮下脂肪薄,周围软组织少,造成损伤小,不易形成血肿,合并症少,方便观察[2]。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在采血过程中一次成功率高,血肿发生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表明桡动脉穿刺采血,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观察组的血标本比对照组的血标本溶血率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法优于股静脉穿刺采血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侯丽颖.新生儿两种采血方法效果比较[J].护理研究,2011,25(7):1827-1828. [2]谢桂月,汪昌玉,崔春梅.新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