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9-人教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总复习-课时作业9-人教版-

【优化指导】2013高考历史总复习 课时作业10 人教版 对应学生用书P247 一、选择题 1.清代赵翼有诗曰:“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关于该诗句所涉及历史事件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场没有流血的军事政变 B.历史上人们对这一事件褒贬不一 C.事件结局是实现了改朝换代 D.事件被后人仿效使局势更加动荡 解析:先要抓住题干材料中的“陈桥驿”“黄袍”等信息,判断该事件是“陈桥兵变”。然后,再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各选项作出判断。“一著黄袍便罢兵”,即通过黄袍加身这种形式,避免了军事冲突,A项正确;“千秋疑案”表明,对这一事件历史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B项正确;北宋建立后,赵匡胤采取措施解除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防止了类似“陈桥兵变”事件的发生,所以,应选D项。 答案:D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重要内容。宋太祖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同的是(  ) A.强干弱枝以加强中央集权 B.设专职官员管理地方财政 C.用和平方式消除地方威胁 D.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解析:本题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有关内容。解题时首先要确定考查主题是中央集权,侧重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其次要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如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北宋则设三司使管理地方财政,消除地方割据势力的经济基础,最后再把具体的措施作比较得出结论。 答案:B 3.(2012山西四校联考)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官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解析:四个选项都属于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A、C、D三项属于B项的某一方面,故B项正确。 答案:B 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965年宋太祖诏令,凡诸州支度经费外,所有金帛都送中央。”宋太祖的这一“诏令”(  ) A.分割了宰相的财政大权 B.保证了财政收入的长期稳定 C.直接导致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解析:“凡诸州支度经费外,所有金帛都送中央”表明宋太祖在地方设转运使,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同时又导致了地方财政困难,但这只是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出现的原因之一,排除B、C两项;在中央设三司使,分割了宰相的财政大权,排除A项,故D项正确。 答案:D 5.(2012南宁测试)有资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有一个朝代的大臣谥号多以“文”字为荣。整整这个朝代,谥号为“文”者达一百四十多人,为“武”者仅二十人。这个朝代最有可能是(  ) A.西周   B.秦朝   C.唐朝   D.北宋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重文轻武”现象,符合北宋王朝的特征。 答案:D 6.下图是河南邓州市花洲书院的景观照片。图中人物以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影响了无数中国人。庆历三年,他主持进行了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这场改革的中心主张是(  ) A.加强军事,抵抗西夏 B.严肃政令,取信于民 C.裁并州县,减轻徭役 D.整顿吏治,严格考核 解析:材料所指的是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改革时弊,范仲淹进行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 答案:D 7.北宋中期,东京一带流传着“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君指范仲淹,希文是他的字)的民谣,这是因为范仲淹(  ) A.推行新政,得到了各界支持 B.重视理财,扭转了积贫局面 C.实行赋役合一,减轻了农民负担 D.整顿吏治,赢得了百姓赞誉 解析:范仲淹改革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A项错误;B、C两项与范仲淹改革的内容不符,排除;范仲淹改革的中心内容是整顿吏治,这一措施有利于百姓,所以出现了题中的民谣,D项正确。 答案:D 8.下图是北宋前期兵员变化的示意图,其反映的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地方将领擅自扩充兵员,拥兵对抗中央 B.宋初削弱地方军事力量的国策发生了变化 C.政府为抵御边患和稳定内政而扩充军队 D.宋太祖以后,统兵将领的地位逐渐提高 解析:解答此类图表题,应从图中北宋禁军数量急剧增长来分析。北宋鉴于唐末以来地方军阀割据一方、威胁中央政权的弊端,从一开始就解除了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实行“重文轻武”“守内虚外”政策,由此带来边境危机,周边少数民族骚扰边境日益严重。后来,宋代军队数量不断增加主要是为了防止内乱和边患。 答案:C 9.从如下对比表中,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年代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 085万余 12 677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 625万余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anshengy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