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召公谏厉王弭谤.pptVIP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课:召公谏厉王弭谤

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文学常识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历来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盲史官)所撰。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全书共二十一卷(篇),分八国(周、鲁、齐、晋、郑、吴、越、楚)。 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前990),下迄春秋战国(前453)之交,前后约500年。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前后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课文讲解 相关链接 周厉王,周夷王之子。西周第十位国王(前878年—前841年在位),姬姓,名胡。在位期间,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即以国家名义垄断山林川泽,不准国人依山泽而谋生,借以剥削人民。 他还不断南征荆楚,西北方面又防御游牧部落,西北戎狄,特别是猃狁,不时入侵。与周边的少数民族也有矛盾。为压制国人的不满,任用卫巫监视口出怨言的人,发现就立即杀死。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相关链接 课文讲解 相关链接 瞽(gǔ)、师、瞍(sǒu)、矇(méng) : 他们都是盲人。但这几种盲人又略有差别。从等级上讲,“瞽”是乐官中的太师(下文“师”是少师,比“太师”级别略低,也是盲人),地位比“瞍”“矇”高。从失明的情况讲,眼睫间有缝隙,内有眼珠而不能见物者叫“瞽”;眼中空洞无眼珠者叫“瞍”;眼中有珠,双睫也能开合,但不能见物者叫“曚”,有人认为就是现在的青光眼。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公元前841年,发生了国人暴动,人民包围了王宫,袭击厉王,他仓皇而逃,后于公元前828年死于彘(即今山西省临汾市霍县境内。 )。他出逃后,召公(召穆公虎)、周公(周定公)管理朝政,号为共和,自共和元年(前841)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纪年。 文章主旨 艺术成就 1.结构三段式:谏因、谏言、谏果。首尾叙事,中间记言,事略言详,记言为主 。《国语》一贯特色。 开头妙语传神。一虐一谤,因果清楚,一怒一喜,形象鲜明。“道路以目”,暗伏结局。 结尾七字触目惊心。时间之短,结局之惨。 艺术成就 2.邵公谏词比喻形象,议论精彩。 前面“伤人必多”,喻为防民之口的害处 后面“阜财用衣食”喻为“宣之使言” 的好处,一反一正。 中间切入正题,阐述“天子听政”怎样做。 结尾连用两个反问句,来总结出老百姓的嘴巴不可堵塞。 关于虚心纳谏的名言 1.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4.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6.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 *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_____司马迁 《报任安书》 谏:动词,劝说,劝告。 弭(mǐ):止息、消除。 谤:本义在背后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如“国人谤王”。引申义:毁谤,或诽谤。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标题:召(邵)公谏厉王弭谤 虐:暴虐 。 国人:国都里的人民 邵公告(厉王):宾语省略,承前省略 堪:忍受。 命:指厉王虐的各种政令。 第一段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 使(之)监谤者:……者,……的人,发表意见的百姓 以告:即“巫以之告”,同时省略主语与宾语。以:把。 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 以目:用眼睛(看看)。表示敢怒不敢言。 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省略句:(国人)乃不敢言。 “乃”:虚词,就,于是 第二段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是障之也:判断句,“也”表判断;是:这,指示代词。 障:防水堤坝,用作动词,堵塞。 甚于……:于……甚,介宾状语后置 川壅而溃:壅(yōng),堵塞。溃:水冲破堤坝。 第三段: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为川者、为民者:为川、为民:治水,治人。 者:特殊代词。用于动词性词组后,形成名词性词组,译为“……的人”。 决之使(之)导:决,排除障碍;导,疏通。 宣:开导,引导。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听政:治理国政。听,治理,处理。如“垂帘听政” 公卿至于列士:周代大臣的等级分公、卿、大夫、士四等,而士又分上士、中士和下士,故称“列士”。 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庶人传语。 献诗:公卿列士通过献诗的方式进行讽谏或赞颂。流传到今天的《诗经》主要来自公卿列士的献诗,其中的《大雅》《小雅》和《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