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静脉输液技术操作临床应用进展
浅静脉输液技术操作临床应用进展
【关键词】; 浅静脉输液技术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应用最多的一项实践活动。据统计,90%~95%的住院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治疗。为能稳、准、快地将治疗药物输注到患者体内,近年来护理同仁不断对操作环节进行研究并提出改良方法。现就相关报道综述如下。
1; 促进浅静脉显露方法
1.1; 促进血管充盈方法;
张小群等[1]研究发现,当患者的浅静脉难度评分值高时,所有护士都会相应延长选血管时间,并可能选用以下方法促进血管显露:(1)延长细小浅静脉扎止血带时间;(2)穿刺前给予穿刺面拍打,使血管充盈;(3)能活动的患者让其肢体下垂、甩动,或扎止血带后让患者反复握拳、松拳,使血液在局部支流,促进血管充盈;(4)患者呈半坐位或坐位,上肢下垂扎止血带;(5)水肿部位用手指沿血管方向轻揉,使局部水肿消失,静脉显露;(6)扎止血带60~90s,用左手食指轻揉待穿刺血管10s,手指离开瞬间立即进针;(7)长期输液患者,先热敷血管或局部涂血管扩张剂,如1%硝酸甘油、2%利多卡因和阿托品(配合热敷)、2%山莨菪碱等。
1.2; 仪器显示法;
当以上方法仍不能保证护士触及血管时,现代高新技术的引入,将帮助护士看清浅静脉走行,提高一针穿刺成功率。赵永胜等[2]报道用冷光乳腺检查仪通过光束透射,可将肉眼看不见、手摸不清的皮下静脉分布及走向清晰地显示出来。临床用于小儿静脉穿刺100例,成功率为98.1%。俞文敏等[3]研制出的手背静脉显示仪,临床应用150例成功率达100%。
2; 正确使用止血带
2.1; 两次结扎法
;
护士至患者床旁完成适当的宣教和评估后,先扎止血带选择好拟穿刺静脉,而后松开止血带;输液导管排气、注射部位皮肤消毒完成后重新结扎止血带行静脉穿刺。此法避免了止血带结扎时间过长导致肢端末梢缺血缺氧,造成进针后回血慢和患者肢端麻木不适感的缺陷。
2.2; 两根止血带法;
王焰[4]报道对不能配合握拳的儿童、肢体瘫痪患者、明显水肿和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临床应用478人次,一针见血率达97%。由于此法不同于常规操作习惯,故操作后必须慎记及时松开两根止血带,认真检查,谨防意外。
2.3; 结扎时机及技巧;
研究表明,肢体结扎止血带后只有保证其远端良好的动脉压,并完全阻断其表浅静脉的回流,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才能达到最佳状态,保障穿刺成功。刘卓等[5]提出止血带的捆扎位置一般离穿刺点10~15cm,压力在10.7~16.0kPa为佳。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限,且扁状止血带较圆管形更科学。李蔓玲[6]认为扎止血带40~120s为最佳时间。
3; 一次排气成功方法
临床使用一次性输液器以来,输液导管折叠或排气速度过快常导致输液器管壁或终端过滤器周边残留小气泡,不但延误护士操作时间有时还会引起患者及家属恐慌。张锦军[7]、王秀娟等[8]总结出为防止头皮针硅胶管进空气,排气时当液体流进输液导管终端滤器瞬间,用手不断轻弹滤器外壁,可将贮存在终端滤器内所有空气驱除。金静芬等[9]采用不同的高度和改变过滤器乳头方向进行了450次分组排气试验,提出静脉排气时,当输液瓶液面距床面的高度80~90cm、过滤器乳头向上时可提高一次排气成功率。技术改良同时,决定一次排气成功的另一关键是:排气时一定要控制液体流速缓慢均匀,且操作者的目光要跟随输液器中液面流动而移动,及时发现管壁滞留的小气泡并随时排除。
4; 穿刺技巧
4.1; 手背自然放松穿刺;
万淑芝等[10]在临床中发现,患者握拳后静脉易嵌入掌骨之间,暴露不明显,或用力过大而将静脉压扁,当患者松拳时血管轻微回弹,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或小部分脱出血管外。杨艳萍[11]对240例患者手背静脉穿刺进行了试验性对比研究,试验组手背自然放松穿刺首次成功率高、液体外渗率低,优于对照组握拳式穿刺方法。
4.2; 促进回血方法;
王焰[4]采用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为47例细小血管和血管弹性较差的患者行静脉穿刺234次,成功率高;采用增大输液管道负压穿刺法与常规输液法进行对照,选择年龄超过60岁,且血管脆性大、细小血管、脱水、休克患者46例,采用自身对照法,结果常规法成功16例,增大负压法成功28例。该结论与陈英等[12]临床研究观点相符。程秀红[13]采用自身对照法对380例患者进行运用和对比,发现尼龙针头尾部接空针法和尼龙针头尾部置于无菌纱布内这两种操作方法较输液器远端关闭调节器法回血速度快、回血量多、穿刺成功率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特别是在进行难度较高的周围静脉穿刺时可考虑采用。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