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2.pptVIP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2

③、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诗人,被钟嵘誉为“建安之杰”(《诗品》)。诗歌贡献最大的是他的五言诗,他是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诗人,现存九十余首诗中,就有六十多首五言诗,他的写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三)曹植的赋和文   植今存赋44篇,代表作《洛神赋》,描绘对洛神的追求与幻灭过程,借以抒人生的失意与理想的破灭。   文以书、表见长。代表作:《与吴季重书》、《求自试表》、《求通亲亲表》等,文情并茂(情感饱满,文采焕然)。 第三节 建安七子和蔡琰 一、“七子”之说 二、王粲 三、刘桢 四、其余诸子 五、蔡琰 一、“七子”之说   出《典论·论文》。邺下文学集团的骨干人物。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王、刘最著,钟嵘列入“上品” 二、王粲 (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出身名门,少有异才,先依刘表,后归曹操,官至待中。为“七子之冠冕”(刘勰)。今存诗23首、赋26篇。   其诗:归曹前,或纪汉末战乱,或写羁旋之情及壮志难酬的感慨,代表作《七哀诗》三首,第一首最著名,写初平三年(192)董卓部将李傕、郭汜作乱之长安时避难荆州途中见闻。影响深远。  归曹后代表作《从军诗》五首,写随征感受:现江山残破,颂武帝神武英明,抒效力于国之志。另有唱和之作。   粲诗特征:感情深沉,慷慨悲凉。以“自伤“为情感特征,从自伤中展世难、民苦、抱负,故多悲凉之气。   辞赋代表作:《登楼赋》。 三、刘桢 刘桢(?—217)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人。存诗20余首。性格豪放不羁,诗如其人。诗有两类:   一为赠答诗,代表作《赠从第》三首,咏物诗,以蘋藻、松树、凤凰象征品格节操,以第二首咏松者最佳。“挺立自持”、高风跨俗”。   二为游乐诗:《公宴诗》写山水游乐,《斗鸡诗》写斗鸡。   其诗以豪壮见长,以气势取胜。 四、其余诸子   1.陈琳。以章表书记见长,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诗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写徭役之灾难。对话体,质朴苍凉,感情深挚,类乐府民歌。   2.阮瑀。以章表书记见长,代表作:《为曹公作书于孙权》。诗《驾出北郭门行》,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类汉乐府《孤儿行》。   3.徐干,存五言诗4首。《室思诗》写思妇之愁,六章,长。《答刘桢》写友情,通脱率真,简朴深厚。 五、蔡琰  1.生平。 2.蔡琰诗的真伪问题:《胡笳十八拍》、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 3.五言《悲愤诗》:感情沉痛悲愤,结构谨严,剪裁精当,语言具有高度表现力。可比美于《孔雀东南飞》。 第四节 正 始 文 学 学习内容: 一、正始文学的特征 二、竹林七贤 三、阮籍 四、稽康  一、正始文学的特征 1.时限   正始:魏齐王(废帝)曹芳年号(240—248)。正始文学:泛指魏后期的文学(齐王曹芳、高贵乡公曹髦、元帝曹奂)。 2.社会背景   政局混乱,上层政治黑暗、恐怖:曹氏荒庸,司马氏专权,诛杀异己,文人多遭杀戮,“天下名士,少有全者。”(阮籍传)   玄学开始盛行,其理性(穷究事理)与自由的精神,与司马氏为掩饰篡权行为所倡导的虚伪名教冲突。以清醒理智的思维面对恐怖、虚伪的现实,文人的精神痛苦尤显尖锐、深刻。  3.文学特征   在上述背景下,正始文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故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风貌迥异: ①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发个人忧愤的增加了; ②主调由多慷慨之词转为多“忧生之嗟”(即集中抒发个人在外部强大压迫之下的悲哀); ③风格由慷慨悲凉转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一由政治环境,一由玄学特征)。   多言外之意 。总体上是对压迫的抗争,故虽多哀叹却充满生气与力度。 二、竹林七贤:1、出处,《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说他们“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2、释义,嵇康等七人相与友善,常一起游于竹林之下,肆意欢宴。后遂用“竹林宴、竹林欢、竹林游、竹林会、竹林兴、竹林狂、竹林笑傲”等指放任不羁的饮宴游乐,或借指莫逆的友情;以“七贤”比喻不同流俗的文人。 在“竹林七贤”中以山涛年事最长,且“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都是山涛发现的,而向秀也是由山涛发现并介绍给嵇康和阮籍认识,因此,山涛是竹林之游实际的组织者和人事核心。 3、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政权的心腹。 竹林七贤的不合作态度为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