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讲 托尔斯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八讲 托尔斯泰

如:作品中四个家庭的不同特征、不同结局: 安娜和卡列宁的家庭按照贵族上流社会的婚姻准则缔结,没有爱情,不合自然之理,以致解体; 安娜和渥伦斯基的家庭违背了最高的道德原则,终不免悲剧性的破裂; 达丽亚和奥的家庭,妻子委曲求全,恪尽责任,维持了家庭的稳定; 列文和吉提的家庭是幸福的家庭,集中体现了托尔斯泰的家庭观,联系夫妻双方是的爱情的纽带,保持家庭幸福和谐的不仅是爱情,还在于夫妻双方各自按照自己的名分为家庭尽责任。 托尔斯泰在日记中曾写道:艺术的目的在于揭示、讲述用普通语言不能表达的,人的心灵的真实情况。 托尔斯泰以多种艺术手法刻划书中人物的内心世界,用得最多的是各种形式的内心独白。 (二)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2、心理描写 (二)作品的艺术特色分析 3、含义丰富的肖像描写 4、动人的景物描写 (三)安娜悲剧产生的原因 (1)安娜的悲剧是个社会性的悲剧。安娜之死的根本原因就是诚实的她公然宣称她拒绝封建包办婚姻强加给她的丈夫卡列宁,而真诚地、始终如一地爱着渥伦斯基。这就触犯了上流社会的虚伪戒律,从而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2)把幸福的梦想寄托在渥伦斯基身上,是造成她悲剧命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渥伦斯基始终没能真正能理解安娜,没能像安娜爱她那样爱过安娜。他所爱的主要是安娜外表的美,对安娜的精神世界很不了解。安娜追求的是爱情,而他的精神世界则比较杂乱,不仅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还企求功名,从而造成了两人之间的隔阂。 (3)安娜性格内在的矛盾是导致安娜悲剧的直接原因。她追求个性解放,因而高于同时代的一般贵族女子,同时又受贵族教育和宗教很深的影响,因而不能不为种种贵族偏见所束缚。她一方面勇敢地去追求个人幸福,但同时又承认自己是“一个坏女人,一个堕落的女人”,为此又表现出自己的脆弱性。 思考题 1、托尔斯泰思想发展的阶段性及其各阶段思想的特点。 2、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3、谈谈你对《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的结构艺术的看法。 第十八讲 列夫·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 学习内容 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创作成就;托尔斯泰主要代表作品的主要内容; 掌握:托尔斯泰的思想发展历程;托尔斯泰作品的主要基调;《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特色;安娜悲剧产生的原因。 学时:3 授课方式:讲授 一、托尔斯泰的生平 出生古老的贵族家庭,父母早亡; 在姑妈和亲戚的监护下长大,接受了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自幼生活在农村; 自幼酷爱文学,兴趣广泛; 16岁考入喀山大学,贪玩,成绩不佳,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兴趣浓厚。 19岁退学,回到家乡,从事农业,开始改革农业,并为了准备硕士学位考试自学; 性情、志向不稳定,变化多端; 渐生悔恨之情,他在日记中写:“我生活得完全像头畜牲,虽然并不完全放荡,但自己的工作全抛弃了,精神极度沮丧。”; 开始阅读卢梭、席勒、狄更斯、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等人的作品; 1851年,去高加索参军,高加索是托尔斯泰作为一个作家的诞生地; 1852年,发表处女作、自传体小说《童年》,这部书和以后的《少年》、《青年》构成了自传体三部曲,描写了贵族少爷尼古林卡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及种种内心感受,表现主人公既受贵族偏见影响,又不满贵族虚伪自私的道德,经常洗涤灵魂,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探索,从这部书起,开始了一个贯穿作家全部创作的道德自我完善的主题,也鲜明地显示了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特点。 1856年,回到家乡,农事改革失败; 托尔斯泰把这一“农事改革”的经历用小说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这就是1856年写成的中篇:《一个地主的早晨》,显示了地主与农民之间深刻的阶级对立。 小说体现了托尔斯泰思想的矛盾性,他一方面同情农奴,一方面又为贵族在精神上找不到出路而苦恼。从这篇作品起,作者开始了他创作的另一重要主题:探索如何解决地主与农奴之间的矛盾。 1857年起,游历西欧各国,寻找“俄国向何处去”的答案,未果; 1862年,与索菲亚结婚,时年34岁,婚后生活幸福,埋头文学创作; 1863年起花6年的时间写成巨著《战争与和平》为托尔斯泰赢得世界文豪的声誉; 从70年代起,俄国乡村遭到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使托尔斯泰开始了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他惶惶不安,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因为自己所处的贵族寄生生活的“可怕地位”深感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一时期的思想探索使他创作出了另一部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