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翁维良救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验总结
翁维良救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验总结
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多,病机复杂,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救治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验总结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翁维良(1937-),首都国医名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二、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0余年,在心血管病和内科杂病的中医诊疗中,继承郭士魁的学术思想,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心血管疑难病。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
心力衰竭是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心肌收缩或舒张能力减弱,心室射血或充盈能力受损,从而导致肺循环或体循环瘀血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1].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瓣膜性心脏病等的终末期阶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低,预后差,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有临床症状患者的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1].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翁维良教授从医数十载,尤其擅长心脑血管病的诊疗,现将翁老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总结如下。
1quot;气quot;quot;血quot;quot;水quot;为基本病机
古代已有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描述,如《圣济总录·心脏门》曰:quot;心衰则健忘,心热则多汗quot;,quot;健忘之本,本于心衰,血气衰少quot;[2].但与现代医学所指并不同,根据其临床症状特点,可归属于中医学quot;喘证quot;quot;痰饮quot;quot;水肿quot;quot;心水quot;quot;心胀quot;等范畴。《素问·逆调论》曰:quot;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quot;《素问·痹论》曰:quot;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quot;《金匮要略》曰:quot;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quot;;quot;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quot;.《灵枢经·天年》曰:quot;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quot;.
翁老师认为,导致慢性心力衰竭产生的直接原因为心病日久,耗伤心气(阳),心气(阳)虚则血脉鼓动无力,血液运行不畅,停聚为瘀血,quot;血不利为水quot;,水饮内生;心主营血,心气受损,quot;奉心化赤quot;功能受损,加之quot;瘀血不去,新血不生quot;,使得诸脏腑失于濡养而虚衰。脾虚致后天气血化生乏源,不能充养五脏,则阳气阴血更虚;脾失统血,血溢脉外,加重血瘀;水谷津液运化失司,复加肺气虚,水道失于通调,痰浊、水饮内停,体内津液亏虚。病情继续发展,耗伤肾阳,肾气开合失司,膀胱气化不利,尿少、水肿显著,阴虚进一步加重。在肝则肝血瘀滞而肿大。至疾病终末期,阳气虚脱,若不及时回阳固脱,即可发生阴阳离绝,病终不治。因此,本病病机可以从quot;气(阳)quot;quot;血quot;quot;水quot;立论,气(阳)虚、血瘀、水停是基本病理因素。基本病机是以心气(阳)虚为本,血瘀、水饮为标的虚实夹杂证。其病变部位在心,与肺、脾、肾、肝等脏腑相关[3].
2病证结合,谨查病机
作为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多,病机复杂。由于患者体质、原发病、合并病、病变程度、疾病进展阶段等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不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气血、阴阳、寒热、虚实、血瘀、痰浊、水饮等的异常程度不同;在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甚至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同一患者的证候情况亦有所不同。临证时在四诊合参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指标的检测结果,做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准确把握中医病证规律,同时对疾病的转归(进展/向愈)亦可进行综合判断。如冠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初期血瘀程度较重;高血压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素体多有阴虚阳亢;扩张型心肌病导致的心力衰竭,初期心气虚程度较重;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应同时考虑外邪羁留,易反复发作的情况;酒心病导致的心力衰竭,体内湿热相对明显;病程短,疾病尚处于初期阶段的年轻患者,其心气(阳)虚、血瘀、痰饮情况较轻;伴随疾病进展,心肾阳气亏虚日益加重,痰浊、水饮、瘀血逐渐增加,其他脏腑受累情况亦不断加重,机体阴液耗伤严重;病程久,病情重,处于疾病终末期的重症患者,则表现为心肾阴阳亏虚的厥脱症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气血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亦有亏损,临床表现兼挟多种证候。如肝郁气滞者,表现为焦虑紧张、情绪低落、胁痛、善太息;肝火旺盛者,情绪易激动、头痛耳鸣或手掌红;脾虚甚者,多表现为纳差、神疲、乏力、易腹胀,大便不成形;肺气虚甚者,咳嗽声低、易外感,胸闷喘憋症状较重;久病入络,脉痹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