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翼城大河口墓地M202所出鸟形盉铭文解释
翼城大河口墓地M2002所出鳥形盉銘文解釋
(首發)
白軍鵬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
《中國文物報》2010年1月1日第7版發表了關於翼城大河口墓地的介紹,其中公佈了一件鳥形器,發掘者稱為“鳥尊形盉”。但當時並沒有公佈清晰的照片。近日,《中華遺產》2011年第3期發表了這件盉的銘文照片,盉蓋上有銘文五十二字(包括合文一字),此銘文與常見西周銅器銘文不盡相同,而且銘文中一些字的字形亦很重要,很多是第一次見到的,其中有很多可討論處,爰作小文,以就教于方家。
我們先按我們的理解寫出釋文:(銘文照片見附圖)
誓曰:余某弗公命,余自
無,則鞭身茀傳。肇報氒誓,曰:
余既曰,余公命,襄余亦改朕辭,
肇棄。對公命,用乍寶盤盉,孫子子
其萬年用!
【誓曰:余某(無)弗公命】
首字構形極為詭譎,作,為之前所未見,似乎筆劃有漏鑄,如果此銘是單獨成篇的,則這個字應該就是器主,即宣誓者。“某”又見禽簋(4041,凡文中提到銅器銘文見於《殷周金文集成》者均標出其編號,下同,),作,無論從字形看還是後面的釋讀看,釋“某”都無可懷疑。“某”本從“曰”,但是到了西周晚期,上面所從已經有所訛變,如西周晚期的諫簋(4285)作形。春秋晚期的侯馬盟書作。與此盉同墓所出,有一件通體瓦紋的銅簋,這種通體裝飾瓦紋的器物在西周中期很流行,如懿王時期的師虎簋,中期的邢南伯簋、賢簋等。因此,此盉的時代應該不晚於西周中期,而這也正可以與前面我們所討論的“某”字的演變情況相印證,這些都可作為此墓斷代的依據。《說文》:“某,酸果也,從木從甘。”看來許慎所據乃是已經訛變的字形,其所謂的“酸果”之訓恐怕不一定靠得住,此盉“某”字不從“木”似乎可以為證(或者也可以看做木字之變形)。郭沫若在《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中將諫簋的“某”讀為“靡”,彼銘作“汝某不有昬”。按,某與靡雖然上古同為明母字,但是韻部遠隔,無由通假,我們認為此“某”可以讀為“無”, 《小雅·小旻》:“民雖靡膴”,《韓詩》作”靡腜”,是其可相通假之證。二字聲母亦同為明母,某屬之部,無屬魚部,雖然不同,但是我們都知道“母”與“毋”的關係十分密切,二字常可通用,而母屬之部,毋屬魚部,說明這兩部是比較近的。此銘作“余某弗爯公命”,西周時期這種雙重否定的用例很多,如《大雅·抑》“慎爾出話。敬爾威儀。無不柔嘉。”《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龍旂十乘。大饎是承。”班簋有“文王孫亡弗懷型。”則與此同文。
“弗”下一字從“爯”從“攴”,當即“爯”之繁構,古文字中與此類似之例甚多,如“無睪”之“睪”即我們熟悉之“無斁”。“爯”有揚、舉之意,金文中常見“爯旗”一語,如衛盉(9456)“惟三年二月既生霸,壬寅,王爯旗于豐。”即此意,“爯公命”蓋“舉公命”之意,就是“承公命”。
【余自無,則鞭身,茀傳】
“無”字構形較奇特,作,於人臂處加四短豎,然與以前所見之“無”字比較,知其確為“無”字無疑。“無”在此疑當讀為“荒”,荒、蕪二字關係密切。《孟子·告子》:“入其疆,土地荒蕪,遺老失賢,掊克在位”,荒蕪二字連用。“無”上古屬魚部,聲母為明母,“荒”為明母陽部字,魚、陽二部有嚴格的對轉關係,雖然聲母不同,但是“荒”與“亡”是可通的,如《書·微子》“天毒降災荒殷邦。”《史記·宋微子世家》引作“亡”,而“無”、“亡”二字相通是十分常見的,因此“無”可讀為“荒”。《唐風·蟋蟀》“好樂無荒,良士瞿瞿。”箋訓“荒”為“廢亂”。《書·盤庚》“非予自荒茲德”。傳訓“廢”。此處即指廢棄其所誓。
“鞭”字九年衛鼎(2831)作,與《說文》“鞭”字古文合。匜(10285)作,從“人”從古文“鞭。” 此字作,與前兩例似乎均微有區別,我們覺得“攴”上所從之“人”形可以理解為匜中“人”形與“宀”形之捏合,或者說是“人”形與“宀”形有借筆的情況。古文字中類似的例子不少,可以參看吳振武先生的《古文字中的借筆字》(《古文字研究》第二十輯,308頁)。在以前所見的“鞭”字中,共有兩種用法,一種是用為名詞,即九年衛鼎例,是作為賞賜物的。其餘的皆用為動詞“鞭打”,除匜外尚有曶鼎(2838),其銘文曰“余無由具寇正,不出,鞭余。”而也是從“人”旁作,這些似乎可以說明,作為名詞的“鞭”與作為動詞的“鞭”是兩個不同的字,過去認為是同一個字是有討論的餘地的。散氏盤(10176)過去曾被認為是“爰”的字,張桂光先生考證為“鞭”,此字於散氏盤中兩見,分別作、,上面正是從人形。這也可證我們前面所述不誤。
“茀”本從竹,古文字中從竹之字與從草之字常可相同,例可不舉。傳世文獻中有“茀”字,是車上的遮蓋物,如《衛風·碩人》“翟茀以朝。”《齊風·載驅》“簟茀朱鞹”皆用此意,然而用為此意的“茀”於古文字中皆作“弼”,如毛公鼎(2724)、番生簋(4326)等。吳振武先生在《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直航新加坡马来西亚奢六天游.doc
- 省域内多地区投入产出的编制.PDF
- 省级低碳产业园区试点施方案编制指南.PDF
- 知识目标1.会发现问中的规律,并会利用规律2.会通过列.ppt
-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医疗备采购.doc
- 短期建议关注行业内有全边际的大股票.PDF
- 社会发展趋势调查家庭活(甲表正面)过录编码簿.PDF
- 社会工作者注册局用於会工作者注册事宜的.PDF
- 神州数码信息服务股份限公司.PDF
- 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叠环模型箱边界效应.PDF
- DB14∕T 143-2019 苹果褐斑病测报调查规范.docx
- DB14∕T 1417-2017 人工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规范.docx
- DB14∕T 1469-2017 胡麻垄膜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457-2017 带柄玻璃杯标准规范.docx
- DB14∕T 1394-2017 北柴胡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352-2017 晋北区旱地黍子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4∕T 560-2010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系统年检技术规范.docx
- DB14∕T 1510-2017 玉米镰孢穗腐病抗性鉴定牙签接种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66.2-2007 太原绿色转型标准体系 第2部分:框架.docx
- DB14∕T 703-2012 气象灾害等级划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