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感染性休克2.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感染性休克2

小 儿 感 染 性 休 克 随州市妇幼保健院 王先念 小儿感染性休克 一、概 述: 二、病 因: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 断: 七、治 疗: 八、护 理: 九、预 后: 一、概 述: (一)定 义: (二)临床特征: (三)休克分类: (四)发病率、病死率: (一)定 义: 感染性休克亦称为中毒性休克、内毒素性休克或脓毒性休克。 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或立克次体等)的感染,导致全身的急性微循环障碍,使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二)临床特征: (三)休克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 2、分布异常性休克 3、心源性休克 4、梗阻性休克 1、低血容量性休克 是成人最常见的休克 病因为低血容量 失血 失水 失血浆 病例一 2、分布异常性休克 因外周血管功能异常,导致血液在器官间和器官内的分布异常。 包括:感染性 休克 过敏性 休克 神经源性休克 儿童以感染性休克最常见。 3、心源性休克 机制:由于心脏泵功能衰竭,使心输出量减少和组织灌注不足 病因:如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二闭、心衰、严重心律失常等 病例二 女,6月,因低热、纳差2天,呼吸困难半天入PICU(儿科重症监护室) 呼吸困难、面灰、心率220次/分,四肢凉,肝肋下3cm 胸片:心影饱满,两肺内带蝶形片状影 EKG:室上速 诊断:心源性休克 4、梗阻性休克 病因: 腔静脉压迫、 心包填塞、 心房粘液瘤、 肺循环栓塞、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 病例三 女,4岁,乏力1年,呼吸困难数日来院 意识恍惚,消瘦、端坐位、面色发绀、心前区隆起,四肢凉,手足绀 心脏彩超示巨大心房粘液瘤 诊断:梗阻性休克 (四)发病率及病死率呈上升趋势 美国1970年每10万人中本病死亡人数为1.7 1980年为 4.2 1990年达 7.9 国外报道病死率18~60% 我国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高达40%。我国每年约有2000万新生儿降生。新生儿抵抗力低下、病情变化快且不易发现。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血压降低时,往往进展为MODS,治疗困难,病情常不可逆。 病例四:新生儿感染性休克 张小宝,出生后轻度窒息,在南京军区福州总院儿科NICU收治3天后,体温突然升至39.5℃,医生立即予以物理降温,其体温渐下降至38.5℃,但患儿呼吸浅促不规则,吸奶欠佳、反应低下,皮肤苍白,并可见些许大理石样花斑纹。 确诊为新生儿感染性休克。 紧急扩容、抗炎、预防DIC、扩管等治疗。 随后,患儿体温逐步降至正常,皮肤表面的大理石样花斑纹渐退并转红润,生命体征平稳,转危为安。 二、病 因: (一)细菌感染所致    1、革兰阴性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因,如大肠杆菌、克雷白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约占病因中的近60%。 2、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常见,约占近40%。 (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 细菌谱年龄、地区差异 新生儿: 国外—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多为β族溶血性链球菌) 国内—葡萄球菌最多,其次大肠杆菌 婴幼儿: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较多。 <3个月以大肠杆菌为主 儿 童:常见者有脑膜炎双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杆菌属等。 二、病 因: 三、发病机制 (一)微循环障碍学说 (二)神经-内分泌和体液因子学说 (三)免疫炎症反应学说 (一)微循环障碍学说 1、微循环 2、微循环通路 3、微循环障碍 1、微循环: 属循环系统的基本单位 是脏器组织中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2、微循环通路 直接通路 迂回通路 分流短路 直接通路 由 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到微静脉 迂回通路 由 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到微静脉 短路分流 由 微动脉、通过动静脉吻合支到微静脉 3、微循环障碍 休克早期---特点 回心血量不减少 血压基本正常 舒张压升高 脉压变小,循环呈高动力 温休克 休克期(微血管扩张期) 休克期---特点 血压下降 循环低动力、失代偿 冷休克 休克晚期(微血管麻痹期) 休克晚期(微血管麻痹期) 代谢障碍---特点 高氧需求量 低氧摄取率 高乳酸血症 高代谢状态 高 血 糖 负氮平衡 乳酸堆积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