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能量代谢美PPT
①炎热的环境:交感神经紧张度降低 皮肤小动脉舒张、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皮肤血流量大增 较多体热从深部带到表层 散热作用增强 皮肤温度升高 同时汗腺活动也增强 ②在寒冷环境: 交感神经紧张度增强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血流量剧减→散热量大大减少; 四肢深部静、动脉,构成热量逆流交换系统 →动脉血带到末梢的部分热量又被静脉血带回 到机体深部。 ※ 环境温度为20~30℃时,机体既不发汗,也无寒战,仅靠调节皮肤血管口径来精确地控制皮肤温度,是最节能的调节方式。 三、体 温 调 节 ?1、自主性体温调节:指在体温调节机构的控制下,通 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战栗等生理调节反 应,体温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是机体体 温调节的基本过程。 内外环境干扰 2、行为性体温调节:指机体在不同环境中的姿 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 措施,如增减衣着等;以自主性体温调节为 基础,是有意识的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 (1)分布:在全身皮肤、粘膜和内脏等处, (2)类型:分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 (3)作用:传入冲动到达中枢后,产生温度觉, 并能引起体温调节反应。 2、中枢温度感受器: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 (1)分类:分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局部温↑→热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局部温↓→冷敏神经元冲动发放频率↑ (2)分布: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下丘脑等处。 ※ 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弓状核:冷敏神经元多,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中热敏神经元多。 (3)特点:非常敏感(局部脑组织温度变0.1度, 两种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就变化), 且没有适应现象。 (二)体温调节中枢:从脊髓到大脑皮层都存在 参与调节体温的神经元,但目前认为其重 要中枢位于下丘脑。例如:下丘脑PO/AH。 ※PO/AH某些温度敏感神经元能感受局部温度 变化外,还对下丘脑以外(中脑、延髓、 脊髓、皮肤、内脏等)的温度变化传入信 息发生反应;PO/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直接 对致热源、5-HT、NE及多种肽类物质发生 反应,导致体温改变。表明其在体温调节 的中枢整合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①广泛破坏PO/AH区:体温调节的产热和散热 反应都明显减弱或消失; ②体内各部位的温度传入信息会聚于PO/AH; ③PO/AH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对致热原及其他能 影响体温的化学物质的反应型式同这些物质 所引起的体温调节反应是一致的; ④ PO/AH输出的整合指令是广泛性的,既有 自主神经系统、又有躯体神经系统与内分泌 系统的参与。 (三)简略法测定和计算:呼吸商设定为0.82, 对应氧热价是20.19kJ;测出一定时间内的耗氧 量和体表面积就可计算BMR. 例: 男,20岁,基础状态下一小时耗氧量为15升, 体表面积是1.5平方米: 20.19kJ/L×15L/h÷1.5m2=201.8kJ/( m2.h); 正常值157.8, 超出正常值(201.8-157.8)/157.8×100=28% (四)影响因素: 1、男高于女:20-30岁,男性157.8kJ/m2.h, 女性146.5 kJ/m2.h; 2、幼年比成人高:年龄越大代谢率越低; 3、体温:升高一度,BMR就升高13%左右; 4、疾病:甲亢、糖尿病、白血病、红细胞增 多症时增高;甲低、病理性饥饿、肾病综 合症、垂体性肥胖症时降低。 复习思考题 1.概念: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率、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 2 .能量代谢率间接测热法步骤; 3 .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4 .BMR相对数表示法,其临床意义。 1.食物的氧热价是指 A.一克食物氧化时消耗的氧量 B.一升氧气氧化某物质时产生的热量 C.一克食物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D.一升氧气氧化一克食物时所产生的热量 E.一克食物氧化时产生二氧化碳量 2.呼吸商是指 A.一定时间内机体耗氧量与CO2产量的比值 B.一定时间内机体耗氧量与产热量的比值 C.一定时间内机体耗氧量与呼出气中的CO2量的比值 D.一定时间内机体CO2产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E.一定时间内机体吸入气中的氧气含量与呼出气中 的氧气含量的比值 3.呼吸商最小的食物是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E.无机盐 4.特殊动力效应最大的食物是 A.糖 B.脂肪 C.蛋白质 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