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食用香精及香料.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用香精香料 ; ; ; ; ; ;(1)顶香剂(头香):较易挥发的香料(低沸点),其作用是能使主香成分显露出来; (2)主香剂(体香):是决定香精香型的成分,代表香精的真正格调——主体香韵; (3)定香剂(基香):调和香精中最基本、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使香精中各种成分挥发均匀; (4)辅助剂(谐香):使香精中香气清新幽雅、丰富而不单调; (5)稀释剂(溶剂):调节香精的浓度、均匀度,一般用乙醇、丙二醇、植物油等。; ;按属性分类: a、天然食用香精:指全部用天然食品香料混合调配而成。即WONF,食品香精“With Other Natural Flavor”; b、天然等同食用香精:天然食用香料+天然等同食用香料→调配而成或经酶促发酵而成的香精; c、人造香精:天然食用香料+合成食用香料 合成食用香料+合成食用香料 价廉但是安全的 d、反应香精:肉味香精; ; c、乳化香精 特点:提供香气、色泽、混浊剂,在水中能迅速分散或呈稳定的乳浊剂,保存期六个月以上,不适宜低温运输,保存。 应用:饮料、奶制品。 d、粉末香精 (1)微胶囊 (2)吸附型粉末香精:原味物质直接被吸附在载体表面,香气强烈。 淀粉→水溶→香基→喷雾干燥→产品 载体:蔗糖、葡萄糖、糊精、食盐、味精; (2)食用香精所用的溶剂及载体 a、乙醇:Ethyl Alcohol CH3CH2OH 乙醇的处理:可用NaOH、KMnO4及活性碳出去乙醇内杂质。 一般100升乙醇用30-50g活性碳即可出除去乙醇 内杂质,一般是用桦木、椰壳做成的活性碳。;b、丙二醇:Propylene Glycol(PG) 来源: 性状:无色无嗅,微有温暖的口感,外观粘稠,暴露于空气中易吸水,可与水、乙醇、甘油互溶。 沸点:185-189℃。 优点:完全无香,不影响香气香味。与水、乙醇互溶,所以可以作为水溶性香精的溶剂。沸点高,不易挥发,所以亦可作为耐热性香精。无毒,无害。长期放置不变质,性质稳定,低价。;c、甘油:Glycerin 来源:制皂工业的副产品,亦可由丙烯、丙烯醇酸化而得。 性状:无色透明浆状液体,无嗅,味甜,与水、乙醇、丙二醇任意比互溶,不溶于脂肪油,长期低温不会固化。 沸点:290℃。 d、水——蒸馏水 要求:去离子水,符合食用标准;e、色拉油 来源:食用植物油,经脱嗅、脱酸、脱色工艺而制的。 性状:无色至微黄色澄清液体。无嗅或有轻微的油脂气。低温下凝固,长期存放与空气接触→酸败→油脂气。与水、丙二醇、乙醇互不相溶,与苧烯可以互溶。对香料中心团体香料溶解度较小,如香兰素等。;f、三醋酸甘油酯:Triacetin 来源:醋酸酐+甘油酯化 性状:无色粘稠液体。有微弱的脂肪气。500ppm时有淡弱的甜味,浓度高时味苦。与乙醇互溶,水中溶解度为7%。放置时间长(1-2个月)会分解,纯乳酸气。;g、柠檬酸三乙酯:Triethyl Crorate 来源:乙醇与柠檬酸酯化 理化性质:无色粘稠液体。轻微的果香与酒香。500ppm:苦味;100ppm:不易察觉。沸点:294℃。; ; ; ;食用香精的应用 A、食品类:菜肴、瓜子等; B、糖果甜食类:硬软糖、巧克力、果脯等; C、软饮料类:汽水、果汁,各种营养饮料等; D、冰冻食品:棒冰、冰激凌等; E、酒类、烟类:白酒、红酒、葡萄酒、卷烟产品等; F、植物蛋白类:豆浆; G、药品类:止咳糖浆、风油精等; H、动物饲料类:鸡、猪饲料; 以上香精用量大约在:0.1~1%之间。;食品的香味是指人们在吃的时候口中的综合感觉: 味觉较单纯一些:有甜、酸、苦、咸等四类基本味; 香气的感觉较复杂:多种多样,人与人之间的灵敏度也不一样;香气——嗅觉 鼻腔:鼻孔——咽的腔,有左右两半 上部粘膜层:主要起嗅觉作用,分布有区域嗅感器; 下部粘膜层:起调节空气温湿度的作用,有很多毛细血管。 1、香气的产生: 发香物质接触到嗅感粘膜→产生嗅感反应→传递到嗅感球→传递到大脑高级皮质中心→香气;2、原理:多种理论,主要有二种嗅感刺激理论 (1)化合刺激反应:指区域嗅感器内存在一种能与香味的刺激物进行化合反应的物质。 (2)物理吸附作用(吸附复原机制):指感官表面接受吸附刺激物分子(香味)而引起刺激作用,且这种刺激作用随刺激物分子的消失而复原。;三、调香 是指根据一定的要求,选择适当的香料品种并确定恰当的比例,按照一定的调配工艺将其调制成香精的技艺即为调香。它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基本条件:了解、熟悉并掌握各种单体香料的香气特征及作用,具有灵活的头脑+创意 要求做到:辨香→仿香→创香;;4)Henning法:1915年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