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轴承加工大因素轴承四大精度.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轴承加工大因素轴承四大精度

轴承加工四大因素 轴承材料 轴承设计 轴承热处理 轴承冷加工 3脱碳: 新标准中把脱碳和贫碳统称为脱碳,按照标准轴承零件允许有一定的脱碳,但许多工厂已经开始要求零脱碳。 检验脱碳可以采用硬度法或 金相法,工厂一般常用金相法。 一般来说设备厂是保证0.03mm ,大的零件0.06mm以内. 零件脱碳一般是气氛原因造成的,如炉体漏气,炉压低,碳势低,气体中含氧气多,甲醇中含水高等。 有时可能是原材料脱碳的遗留,只要观察不同面就可以判定。 关于SEP1520 SEP1520是德国的标准,目前在欧洲大多使用该标准,用于评价碳化物的组织,只有标准图片及检验方法,无判定界限;一般情况2、3、4、5与退火有关,基本与淬火无关。 1类 铁素体含量(Amount of Ferrite FA) 1.0—1.9 100X 2类 碳化物尺寸(Size of Carbide CG) 2.0—2.5 1000X 3类 珠光体含量(Amount of Perlite PA) 3.0—3.9 1000X 4类 网状碳化物 (Carbide Network CN) 4.0—4.9 1000X 5类 网状碳化物 (Carbide Network CN) 5.0—5.9 200X(淬火后) 6类 带状碳化物(Carbide Streaks ZN Closed form) 6.0—6.9 100X(液析) 7类 带状碳化物(Carbide Streaks ZN Looser form) 7.0—7.9 100X(带状) 滚动轴承的加工 套圈的加工 钢球的加工 滚子的加工 保持架的加工 滚动轴承的加工 实际加工过程 在实际生产中,滚动轴承的加工方法、加 工工艺随加工轴承种类的不同会做出相应 调整,下面是常见国内滚动轴承制作工艺流程 * * * * * * * * * * * * * * * * 贝氏体: 贝氏体等温淬火一般使用的材料为GCr15 和GCr18Mo, GCr15钢加工的零件有效厚度多是控制在30mm内,GCr18Mo可以扩展到65mm。 加热温度:不论是GCr15还是GCr18Mo,温度多865℃~890℃ 淬火等温温度:不论是GCr15还是GCr18Mo,其Ms点一般为225℃,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等温温度为235-245 ℃。保温时间一般不应小于4小时。 按JB/T1255标准评定1-3级合格。 贝氏体主要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等温温度及时间有关 屈氏体: 屈氏体是在加热或淬火时产生的非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一般我们不希望它存在,标准中规定有效壁厚不大于12mm ,心部不大于1—2级;大于12mm时,表面3mm外心部不控制 ,表面3mm内允许少量屈氏体。 屈氏体的产生主要是冷却不良或加热不足产生,主要是冷却不良的原因。 油淬火一般心部不出现屈氏体有效壁厚为8mm左右。 盐淬火一般心部不出现屈氏体有效壁厚为15mm左右。 加强介质的流动,提高淬火温度,增加零件间或零件与工装的间隙,盐中加水等都能减少屈氏体的产生。 有时能发现表面有屈氏体,而心部没有,一般是介质中含水量太多造成的。 残余奥氏体: 残余奥氏体是马氏体转变不完全性造成的,适量的残余奥氏体对零件的寿命有利。一般淬回火有7—10%。深冷处理后会有4%左右,冷水处理后5—8%。特殊要求时可以达到15—30%。 一般有减少奥氏体要求的,要增加冷水处理(线上装冷冻机),温度越低,残奥就越少,减少在淬火介质中的停留时间,也会减少残奥。残余奥氏体要求低于5%以下的,要采用深冷处理(-70 ℃ —-90 ℃) 。 4变形: 轴承套圈的变形形态一般有椭圆、翘曲、锥度及尺寸涨缩。不论何种变形,都是由于加热、冷却不均匀或原始状态不好,造成应力分布不均匀的反映。 椭圆是工厂最关注的,造成淬火变形的原因很多.淬火时,从原材料/退火/车加工/热处理设备/工装/模具/装料方法/工艺/炉温均匀性/油槽/淬火介质/零件形状等等因素都会对变形产生影响. 对于变形超差产品,不建议进行整形;变形很大时,需要进行整形;对尺寸稳定性要求高的产品,不允许进行整形,直接报废处理。 在自动生产线上,整形往往采用模压淬火的办法,请大家考虑是否可以采用旋转淬火机的办法。 可考虑改善盐流动的方向以改善椭圆变形及锥度。 淬火介质温度越高,椭圆变形越小,但冷却能力会降低。 一般情况下高碳铬轴承钢套圈采用回火后整形; 渗碳轴承套圈用模具整形;均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