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钢的化学热处理.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钢的化学热处理 5.1 概述 何为化学热处理? 工业上有哪些应用? 它解决哪些问题? 第十章 钢的化学热处理 10.1 概述 化学热处理的优点? 第十章 钢的化学热处理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三个过程: 渗剂的分解 零件表面对活性原子的吸收 活性原子从零件表面向内部扩散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1、分解 渗剂分解,析出活性渗入原子。 如: 2CO CO2 + [C] CH4 [C] + 2H2 2NH3 2[N] + 3H2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2、吸收 活性原子克服表面能垒进入金属表面,形成固溶体或化合物。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3、扩散 活性原子被吸收后,造成表面-内部的浓度差, 引起渗入原子向内扩散。 整个化学热处理速度取决于扩散速度 (1)活性原子扩散宏观规律 服从 Fick第一定律 Fick第二定律 化学热处理基本过程 (2)扩散层形成规律(渗剂B向金属A扩散为例) 5.2 钢的渗碳 基本思路: 在Fe—C相图中,α- Fe中碳的最大溶解度0.02%,而 γ- Fe中碳的最大溶解度达到2.11%,相差100倍,希望在高温下渗碳,低温淬火,以期获得最高强度和最大表面硬度。 5.2 钢的渗碳 5.2 钢的渗碳 (1)渗碳温度确定 在奥氏体化温度范围内,920—930℃(促进扩散), 小零件温度低些。 (2)渗碳时间 渗层深度δ=(802.6*t1/2) /10(3720/T) (3)渗碳前处理 非渗碳表面——预保护(涂料、镀铜,加大加工余量) 渗碳表面——清洁,不能有裂纹等 5.2 钢的渗碳 三、渗碳后的热处理 钢铁经过渗碳处理后,表面碳含量虽然很高,但其硬度不高,只有经过热处理后,使其转变成马氏体,才能获得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能。 直接淬火+低温回火 一次淬火+低温回火 二次淬火+低温回火 分级淬火+低温回火 五、常见渗碳方法 气体渗碳 液体渗碳 固体渗碳 高频渗碳 真空渗碳 电解渗碳 流态床渗碳 气体渗碳法示意图 固体渗碳法示意图 5.3 钢的氮化 氮化层强化机理 氮化强化与渗碳强化区别 渗碳强化:先渗碳后淬火获得相变高碳马氏体强化相 氮化强化:合金氮化物的时效强化,氮化后无须热处理 N化强化机理 1)N和Me元素原子的偏聚形成G-P区,引起强烈畸变。 2)过渡型氮化物的析出; 3)稳定的合金氮化物具有弥散强化效果。 强化效果与合金元素有很大关系,形成的合金氮化物越稳定,其强化效果越好,Al、Cr、Mo能强烈提高氮化层的硬度,氮化王牌钢38CrMoAlA 氮化与渗碳如何保证零件心部韧性? 渗碳:心部低碳+渗后热处理 氮化:渗前调质处理 5.3 钢的氮化 氮化工艺 氮化钢主要为中碳调质钢,有38CrMoAlA,40Cr等. 氮化前热处理 进行调质处理,使心部获得回火索氏体组织。 非氮化面的防护 镀锡、涂料(水玻璃+石墨) 氮化温度和时间确定 氮化温度一般在480—570℃左右。 5.3 钢的氮化 氮化层组织 从表面至心部的金相组织为:   表面: 回火索氏体 + ε氮化物(一般要磨削去除、脆性大、不可用) 氮化层: 回火索氏体 + α、γ’氮化物 (工作层) 心部: 回火索氏体 注:钢的氮化热处理可以有和马氏体一样的转变,但一般不这么用。 10.3 钢的氮化 10.3 钢的氮化 氮化层组织 38CrMoAl氮化层硬度 渗碳与渗氮的工艺特点 不需要 20~50 500~600 渗氮 需要 3~9 920~930 渗碳 处理后是否需要热处理 处理时间 ( h ) 处理温度 ( ℃ ) 名称 问题:试从工艺及强化机理及强化效果角度比较渗碳和渗氮工艺。 离子氮化炉 离子氮化 含氮气体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产生辉光放电作用,使氮离子化渗入金属表面 The mater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