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大蟾蜍和花背蟾蜍染色体同源性研究
维普资讯
;e
7 一
动 物 学 研 究 1997,18 4【):4l5—4I9 CN 53 1040 Q ISSN 0254—5853
ZoologicalResearch
中华大蟾蜍和花背蟾蜍染色体同源性研究
王亚军 王哓飞 王喜忠 李 娟 王子淑 陈文元
.- -- -. .. . ·-_ -— r
(四川大 生物学系 成椰 610064)
Q7 g·。Z·-
摘要 本文以培养的中华大蟾蜍 (Bufo6“ gargarizans)、花背塘蜍 (Buforaddei)的外
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 BrdU标记法和胸苷标记的方皓,获得了中华大蟾蜍与花背蟾蜍
清晰的高分辨晚复制带,确定了中华大蟾蜍每一染色体的特征性晚复制区I并就中华大蟾蜍与花
背蟾蜍的晚复制带纹进行了精确比较,发现中华大蟾蜍与花背塘蜍的染色体之间具极高同源性。
该结果说明: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只要 BrdU捧八S期的时间较为统一,显示复制带的条件基
本一致的情况下,利用复制带研究无尾两栖类不周物种阃染色体同源性是完垒可行的。
关键词 中华大塘蜍,花背蟾蜍 复制带 P
, 特征性晚复制区, 皇堡旦堡丝
无尾两栖类可能因其染色体 DNA特殊的组织形式或染色体螺旋化程度过高,使得
G 带、R一带等显带技术在两栖类染色体的应用十分困难。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无尾两栖
类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多局限于C 带、AgNORs或核型分析。
Brdu作为朐苷类似物,可掺人DNA 台成过程中。这种掺人Brdu 的染色体经吖啶
橙或 Hochest33258处理,紫外光照射,可在染色体上获得深浅交替的带纹,这种带即为
复制带。该种显带技术也是 目前唯一能在两栖类染色体上获得多重带纹的最有效的方法。
Schempp等 (1981)首次将复制带技术成功引入两栖类染色体的研究,才使两栖类
染色体的精确识别成为可能。其后,陆续有少量关于两栖类复制带的文献报道。这些研究
涉及复制带的稳定性、复制带对无尾两栖类分化不明显的性染色体的特殊鉴别能力、物种
倚惟 的确定 (Schempp等 ,l98l;Schmid等 . 1991; 尚克刚等 , 1983;邓崇新等 ,
1984)等。但 由于文献数量少.且多局限于单个物种的研究,加之BrdU掺人 s期的时间
不同以及显带技术的不统一,终导敛不同物种蒯,甚至在同一物种 中,染色体复制带型多
变,致使不同物种 进行染色体同源性比较几乎不可能。
虽然国内、外对陌栖类物种间染色体的同源性研究极少 (Miura,1995),但 目前
国、内外已有很多关 r无尾两栖类不同种 问有性杂交的研究,包括 中华大蟾蜍 (Bufo
6“ gargarizans)与花背蟾蜍 (Bt,fforaddei)间的有性杂交研究,取得 了很有意义的结
果。这些结果说明这两个物种在其核与核之间,包括染色体之间具协调性 (粱桂霞等,
1994)。然而其杂交成功的染色体基础是什么?染色体同源性如何?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现在香港大学动物学系攻读博士
车文 l996年 】0月 9日牧到.同年 】2月25日修回
维普资讯
416 动 物 学 研 究 1B卷
本实验采用统一的 BrdU加八时间和同一显带技术,在中华大螗蜍与花背螗蜍的染色
体 }二获得了极为清晰的晚复制带。首次对这两个物种间的染色体同源性进行了精细比较,
确定了蟾蜍科 中华大螗蜍染色体上可作为每一染色体标记特征的晚复制区。特征性晚复制
区的确立以及染色体同源性的比较对无尾两栖类的基因定位、种蒯有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