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二重语言性的诗歌关於李箱的文学.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具二重语言性的诗歌关於李箱的文学

PAGE PAGE 1 具二重語言性的詩歌──關於李箱的文學 坪井秀人(名古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 吳佩珍 譯 1.   從東亞的框架來思考現代主義以及現代,當談論中國、日本、朝鮮、台灣等地區的二十世紀前半時,我們東亞人們所生活的這塊地域,接受了世界的情報化潮流,克服了文化上的時差,同時確保了與歐洲的同時性(同期性),然而對於文化的發信者/接受者仍然是西歐文化為依歸(這也因為時差的消解而更加突顯)的前提,這樣的歷史認識經典,我們無法脫離,反之對這樣的經典似乎樂於接受。無論從哪一個層面來看,這應該是現代主義研究的難題吧。   現代主義原來是內含反近代的契機(這並不止於批判精神的次元,歷史已經證明了這可能成為代表國家社會主義危險的東西-而這也與這個演講最後將談到的決斷主義有關。)然而由於喪失了批判對象的現代主義研究這樣一種非政治的姿態,而迷失了這樣的一個契機,這是如何諷刺的一件事啊!   這次的演講將聚焦於在1930年代短暫地跨越國界奔馳的一位朝鮮現代詩人,在超克了西歐對亞洲這樣的垂直式二元對立的水平次元上,來考察東亞現代主義運動的可能性與問題的某個層面。這個水平的次元原來並不是由個人的意識或意志所開拓的,而是帝國時代的、殖民地主義時期的,也就是負面的副產物。但即使這是一個負面的副產物,這位英年早逝,也就是並沒有見到1945年後帝國日本以及殖民地朝鮮的解體便死去了,當時幾乎默默無名的文學者,他所留給我們的一座對東亞方法論的橋樑完全可說是無意識下產生的,然而這卻以某種政治意涵的無意識磁場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某種意義,可說是不容小覷的。   詩人的名字叫李箱(Yi Sang)。李箱1910年生於首爾,1937年年僅26歲死於東京。他的活動僅限於1930年代的極短期間。以朝鮮語、日語書寫詩與小說的這位作家他所深具的現代主義者的二重性,如何在亞洲地區成為現代性一種曲折的呈現,是我接下來要與大家報告的。    2.   日本近代的開始,從往昔以來被稱為(文明開化)。而進行啟蒙(開化)的同時也被啟蒙,也就是說無可避免地蘊含了(回歸性)reflexivity。自己啟蒙自己,這裡的目的語極近於主語(主體),主語極近於目的語,而被去主體化=他者化。成為開化要件的平等主義和人權思想也因此並非是為了個人而實現,而是成為啟蒙的自我目的化的一例被提出。十九世紀當中所謂的國民國家就是這樣地創造出國民的。   近代長久以來被視為由公到私、由國家、共同體到個人自立的時代,然而(近代等於個人的解放)這樣的構圖幾乎可說是一種幻想,由上面的敘述便可清楚得知。相對於上述可看到的十九世紀的進化論式的(也就是以時間性為絕對的基軸的)近代化意識(文明意識),隨著都市當中大眾消費社會的確立,所謂滲透了二十世紀初期的現代化信仰,或者是以藝術運動確立的現代主義運動,可看做是: 近代面對了個人發現身為個人的自我同時也面對了喪失了個人的時代的這樣一個諷刺時,透過重新組合語言以及思考體系企圖克服這樣的困難時所產生的這樣的一個運動。現代主義運動在其所依據的世界同時性,企圖超越空間,將時間同期化。二十世紀的東亞地域成為現代主義運動的實驗場域這一點也不例外。   1920年代中期由北川冬彥和安西冬衛等日本的年輕詩人們在滿州以及大連點所倡導的現代主義詩的運動,其意義是有重新回顧價值的。他們在外地.滿州的活動創立了1928創刊的<詩與詩論>的基礎。這是滿州事變以前的時期,或明或暗帝國日本的殖民地主義在中國大陸.朝鮮.台灣等地成為現代主義實驗的觸媒這件事,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吧。同時這在現代主義文學刻劃了深刻的陰影與曲折也是我們必須得注目的吧。      馬(馬)   軍港を内臓してゐる(內臟了的軍港)   這首收錄於北川的詩集『戰爭』(1929)「馬」是以北川為中心所推展的短詩運動中有名的代表作,北川之後對於這首詩做了如下的解說。 中學時期我從旅順的白玉山,鳥瞰日俄戰爭時候的軍港時,從下方有馬匹爬了上來,它肥滿的腹部覆蓋了軍港,馬看起來像是把軍港當成了他的內臟。由這樣的記憶透過現代詩特有的暗喻手法成就了這個作品。 『北京郊外にて 他』(1973) 北川度過年少時期的旅順軍港的風景,可說是成為一個原風景,以這個記憶鋪陳而寫成「馬」,由上述可明顯得知。白玉山上建有被稱為表忠塔的紀念日俄戰爭的忠魂碑以及憑弔攻打旅順的戰死者兩萬三千人的納骨塔,特別是表忠塔,是旅順的地標成為日俄戰爭遺跡的觀光景點(夏目漱石也在『滿韓漫遊』(満韓ところどころ)當中提到這個表忠塔,此外,漱石拜訪旅順的時候應該是在這個塔的落成式之前。)如果考量這個背景,「馬」這篇作品並不只是描繪鳥瞰世界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