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膏肓疾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愈膏肓疾賦

試論柳宗元三篇寓言賦—〈瓶賦〉、〈牛賦〉與〈愈膏肓疾賦〉     陳彥君*      柳宗元處在這樣的時代,對賦除了「蓄流」外,在騷體賦的再興上,也兼具繼承與創新的精神,柳賦和唐代流行的律賦相較之下,顯得更有個性,故引發筆者一探究竟之動機。筆者本文擬論析柳宗元作品中涉及寓言的辭賦作品:〈瓶賦〉、〈牛賦〉、〈愈膏肓疾賦〉三篇,先探析寓言與賦的關係,再探究柳宗元這三篇寓言賦的內容,接著論析柳宗元寓言賦中的情感意象,試圖藉此爬梳能對柳宗元三篇寓言賦加以釐清。                               柳宗元因此被貶到永州十年,後又被貶到柳州,雖在元和十四年受赦,然而他尚未離開柳州,便因身體不支而長逝柳州,享年四十七歲。柳宗元為中唐著名之大文學家、思想家,其研究乃是中唐研究的大宗,其中,山水遊記、寓言、傳記文等均為最熱門的研究專題,遠遠超過其他文類,呈現冷熱不均的的現象。洪迎華、尚永亮在〈柳宗元研究百年回顧〉中提到「散文研究和思想研究數量最為龐大,而柳詩研究相對薄弱,辭賦和小說研究尤為冷落。」趙繼紅在〈20世紀柳宗元研究綜述〉中也指出「對於辭賦的研究,嚴格說,到鼎盛期才為學者重視,不論研究的廣度或深度,還是研究的絕對與相對數量,都無法與散文、詩歌等傳統的文體相對應。」   ,大大發展了寓言文體,雖然數量不多,卻富有形象性、諷喻性,並廣泛運用於詩歌、辭賦、雜文中,在中國古代寓言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王更生稱其「開闢了我國寓言發展的里程碑」陳蒲清則認為「柳宗元的寓言是中唐那個時期的現實的藝術結晶」然則,柳宗元的辭賦作品也不容小覷。唐賦在歷史上的地位具有「蓄流」與「演變」的特質,柳宗元處在這樣的時代,對賦除了「蓄流」外,在騷體賦的再興上,也兼具繼承與創新的精神,柳賦和唐代流行的律賦相較之下,顯得更有個性,故引發筆者一探究竟之動機。筆者本文擬論析柳宗元作品中涉及寓言的辭賦作品,在《柳宗元集》中,題為「賦」者共有:〈佩韋賦〉、〈瓶賦〉、〈牛賦〉、〈解崇賦〉、〈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愈膏肓疾賦〉等九篇,收在第二卷古賦,此為狹義的賦。廣義的賦則是除了這九篇外,還包括〈乞巧文〉、〈哀溺文〉……等騷體文,以及〈愚溪對〉、〈天對〉、〈答問〉、〈天問〉等,蔡玲婉在〈柳宗元騷體文探析〉提出一番見解:                               而《寓言篇》則云:           所謂「寓言」指的便是借用別人說的話,來表達自己所要談的道理;「重言」是假託歷史名人來傳達寓意的言論;「卮言」則是自由發揮的言談。「寓言」一詞演變至今,已經有了轉變,和莊子所說的「寓言」不同。陳蒲清認為「寓言」需具備二要素:一有故事情節,二有比喻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陳蒲清根據第一要素,將寓言與一般托物言志的詠物詩、禽言詩以及其他寄託理想的詩文區別;根據第二要素將寓言和一般故事區隔。在柳宗元的作品中,有許多文類皆涉及寓言,陳蒲清認為像〈斬曲幾文〉、〈招海賈文〉、〈愚溪對〉、〈牛賦〉、〈瓶賦〉、〈愈膏肓疾賦〉、〈跂鳥詞〉、〈籠鷹詞〉、〈放鷓鴣詞〉等作品,缺乏完整的能顯示寓意的情節,歸入寓言值得商榷。然而,柳宗元在這些作品中使用了寓言的手法技巧則是不可否認的。  雖然寓言這個文體直到民國初年才被清楚編排在文章分類學中,但是,它早已用別的形式出現在文學上,例如「隱語」這個形式便和寓言有關,春秋時期流行在軍事、外交或是進諫國君的場合,使用隱語旁敲側擊、婉轉諷諫,如《國語.晉語五》曰:         《左傳.宣公十二年》云:    冬,楚子伐蕭,宋華椒以蔡人救蕭,蕭人囚熊相宜僚,及公子丙,王曰,勿殺,吾退,蕭人殺之,王怒,遂圍蕭,蕭潰,申公巫臣曰,師人多寒,王巡三軍,拊而勉之,三軍之士,皆如挾纊,遂傅於蕭,還無社與司馬卯言,號申叔展,叔展曰,有麥麴乎,曰,無,有山鞠窮乎,曰,無,河魚腹疾奈何,曰,目於眢井而拯之,若為茅絰,哭井則已,明日,蕭潰,申叔視其井,則茅絰存焉,號而出之。   春秋時期隱語的大量使用、流傳,大大促進了寓言的發展。劉知幾則說:「戰國之時,遊說之士,寓言設理,以相比興。」正面肯定了當時寓言的功用。   另外,寓言與賦的關係也早已產生,劉熙載《藝概.賦概》曰:      《風》詩中賦詩,往往兼比興之意。鍾嶸《詩品》所由,竟以寓言寫物為賦也。賦兼比興,則以言內之實事,寫言外之重旨。故古之君子,上下交際,不必有言也,以賦相示而已。不然,賦物必此物,其為用幾何!     劉熙載提出賦兼具比興的作用,古時候人與人之間交際,互相以賦來表示言外之意,其中「以寓言寫物為賦」、「以言內之實事,寫言外之重旨」兩句,明確指出寓言與賦之間緊密的連結。饒宗頤對寓言在賦中的功用,也有自己的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