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原理及其与泡沫再生的比较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长期高速增长的经济需求推动下,我国公路路网进入史无前例的大构建时期。至 2006 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 348 万公里4.54 万公里图 1图 2图 3 乳化沥青破乳进程的控制是乳化沥青冷再生工程实施成败的关键,但它不是唯一的乳化沥青再生路面形成的关键进程。如图3右所示,在破乳过程中,还有两个重要过程在同步进行:一是乳化剂极性基团与石料表面的化学结合,这一结合的强度要超过水的氢键与石料表面的结合(众所周知,热沥青与石料表面结合的强度是低于水与石料结合强度的,理论上,热拌沥青混合料中沥青与石料的界面迟早会被水取代);另一方面,极性基团已经与石料表面结合的乳化剂的亲油基团部分继续融入团聚后的沥青并将沥青拉近石料表面,而水被从界面位置排除。这两个过程,并称为凝聚过程。成功完成了凝聚过程的状态,可以被形象地看作沥青被乳化剂牢牢铆接在石料/旧料表面。再生路面施工完成,到具备临时通行条件,到摊铺面层,乃至更长的时间,都有可能是乳化沥青再生料的凝聚过程。凝聚过程并非越快越好,越是相对缓慢的凝聚过程,最后的形成的胶结效力反而可能更大。但是,现实的再生施工环境是不允许过慢的凝聚过程的,往往因为临时通车或者工期的需要要求一定的初期凝聚强度。最终强度和破乳进程/初期强度看来是一对矛盾,但好在这对矛盾并非不可调和。通过材料的选择,适当采用活性控制填料,乃至更彻底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有效的乳化剂复配调整(如图2右的乳化剂形态,同样影响凝聚速度和最终强度),都可以有效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理想的工程和使用性能。 2. 乳化沥青冷再生技术特点和应用方向 从材料类型上分,沥青路面材料冷再生分为水泥冷再生、乳化沥青冷再生、泡沫冷再生3个类型。水泥再生将再生料完全当作集料,最终形成的再生层归入半刚性(尽管由于内含沥青的影响,强度达不到水泥稳定碎石的水平)。乳化沥青再生料采用路用沥青生产乳化沥青,拌合施工工艺与热沥青类似,也是先裹覆石料/再生料后进行压实成型,区别处在于乳化沥青的粘结强度不是立即形成,基本归入沥青胶接柔性类材料。如图4左为乳化疲劳破坏试件,养生完毕后的乳化再生试件的外观与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试件近似,疲劳破坏呈现明显的塑性变形的特点。泡沫沥青再生采用较大粉料量与沥青胶浆的点粘结模式,且为了确保水稳定性,一般内掺2%的水泥,水泥与沥青胶浆共同发挥胶结作用,图4右为泡沫疲劳破坏试件外观,外观与水泥稳定类半刚性材料接近,破坏形式呈现明显脆性破坏的特点。可以说,泡沫类再生材料类型介于柔性与半刚性之间。 图 4 图 5表 1 (oC) 应力水平 (kpa) 劈裂模量 (MPa) 相对差异(%) 乳化再生 泡沫再生 5 100 3742 3603 -3.7 200 2636 2871 8.9 300 1930 2366 22.6 400 1415 1955 38.2 15 100 2563 3009 17.4 200 1997 2789 39.7 300 1641 2038 24.2 25 100 931 1857 99.5 200 584 1548 165.1 300 n/a 632 n/a 除了疲劳试验,能证明最终粘结效力的指标也很有意义,这样的指标同时也是承受交通冲击能力的指针。图6的磨耗扫刷试验就是一个这样的指标。如图右所示,乳化沥青再生的扫刷损失明显少于泡沫再生。这一结果的意义在于:乳化沥青再生层将更有可能用于较高的结构层次。 图 612cm再生层+6cm普通AC20+6cm改性AC20+4cm改性AC13。 江西昌九项目带来乳化沥青冷再生重大进步。除了它近100km的规模外,相比于沪宁项目,它取得了几个重大进步: 1、规模化应用技术体系的框架成型。包括:旧路检测评价、基层评价及处置、旧料获取方法/堆放处置/技术分析、项目级乳化沥青配方设计、厂拌再生混合料设计、厂拌再生拌合楼配置与改进、再生层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等均得到了构建和不同程度的充实。 2、再生层成功应用于基层上部。如图7右所示,再生层在施工实施后3天即能成功钻取试件,且孔位杯口完整,后期经受交通未崩溃。预示成功的乳化再生可能替代部分面层的潜力。 3、探索了繁忙交通条件下进行厂拌冷在生和基层修复的路面和结构物改造、交通和施工组织模式。 图 77.9cm~13.6cm冷再生层+4cm橡胶沥青ARAC13+8cm道路石油沥青Sup25,工程在2007年7月初开工,结束于2007年9月。 该项目特别值得提及的是试验段直接开放交通的经历。2007年6、7月长江流域持续高温。7月下旬,试验段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