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鱼我所欲也》.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九下《鱼我所欲也》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 裴多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读名言,谈体会 生为尊严,生为自由 生为名声,生为正义 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应怎样作出选择。 《孟子》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 文阅读能力。 2·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 3.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 4.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作者简介 主要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人性本善 听读课文,疏通文意 1、对照朗读和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有不懂的字、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3、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 字音 不为苟得也 wéi  为宫室之美为之 wèi wéi  所恶莫甚于死者 wù   箪 dān   乡  xiàng  羹 gēng  蹴  cù  妾 qiè 停顿及重音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通假字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辨别。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通“向”,从前。   虚词 1、 之: 助词 行道之人弗受 此之谓失其本心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代词 呼尔而与之 人皆有之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的 宾语提前,这 不译 他 指羞恶之心 指不辨礼义而受之这件事 2、于:介词 所恶有甚于死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表示比较,比 表示对象,对、对于 3、为: 介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动词: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故不为苟得也 为了 为了 做,接受 做 4、则:连词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表示假设,如果 表示结果,就 而:连词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呼尔而与之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表示并列,不译 表示转折,却 表示修饰,不译 表示承接,就 表示转折 表示承接,就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快速浏览课文,抓住课文中一些警句进行思考,并用最简洁的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精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说理方法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3.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 4. 为了阐明观点,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大家交流。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 为什么不直接 提出来? 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   第1段,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阐明。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   第2段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