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与保育.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发展与保育

兒童發展與保育 第一章~ 摘要: 發展的起點為個體受孕開始,而(狹義)的終點到青年期為止;(廣義)的終點則是到死亡為止。 一般兒童指12歲以下之人,發展國家如:美國或日本則將兒童界定為18歲以下之人。 我國兒童少年福利法將兒童界定為12歲以下之人,但實際兒童福利工作範疇已將12歲擴大到廣義的18歲。 兒童的分期可分為:產前期、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 兒童發展改變類型有:大小的改變、比例的改變、舊特徵的消失、新特徵的獲得。 兒童發展的一般原則有:早期的發展比晚期重要、發展依賴成熟與學習、發展有其關鍵期、發展的模式是相似的、發展歷程中有階段現象、發展中有個別差異、發展的速率有所不同、發展具相關性。 兒童發展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兒童發展的連續性、變化模式的描述和解釋。 幼兒保育研究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幼兒發展上的順序和預期的模式。 研究設計有四種:回溯研究、橫斷研究、縱貫研究,族群幅合研究。 研究方法是應用系統的科學方法有五種:觀察法、實驗法、調查與測驗法、個案法、訪談法。 前言: 全人發展意旨人類在有生之年,內在成長與外在環境之動態交互作用中產生行為的變化,而變化最為代表發展的涵義。 第一節兒童發展的意義、分期與原則 發展的意義 葛塞爾(Gesell,1952)認為發展是一種有順序的、前後連貫方式漸進的改變 郝洛克(Hurlock, 1968)認為發展是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內在的生狀況發生改變,心理狀況也受到刺激而產生共鳴,使個體能夠應付未來新環境的刺激。 Anderson(1960)亦強調:發展不僅是個體大小或比例的改變,也不只是身高的增加,或能力的增強,發展是統合個體許多構造與功能的複雜過程。 朱智賢達(1989)認為發展系一種持續的系列變化,尤指有機體在整個生命期的持續變化,這種變化既可是由於遺傳因素,也可局限於出生到青春期這一段時間。 張春興(1991)將發展分為廣義與狹義。廣義:係指出生到死亡的這段期間,在個體遺傳的限度內,其身心狀況因年齡與學得經驗的增加所產生的順序性改變的歷程;狹義:由出生到青年期(或到成年期)的一段時間。 綜合各家,發展的意義可歸納為: 1.發展的起點為個體受孕開始,而(狹義)的終點到青年期為止;(廣義)的終點則是到死亡為止。 2.發展為個體的改變,其改變程是有順序的、前後連貫的、漸進的、持續的。 3.發展的內容應抱含生理和心理的改變。 4.發展的改變與遺傳、環境、學習、成熟有關。 5.發展不單是量的變化,也是質的變化。 6.發展的方向是由簡單到複雜,由分化到統整。 兒童的分期 張春興建(1992)在<現代心理學>一書中,將兒童期分為: 產前期:從受孕到出生 嬰兒期:指出生到兩歲 前兒童期:2~6歲 後兒童期:6~13歲 艾力克遜(Erikson, 1963)的心理社會性階將兒童分為四期: 嬰兒期:指出生到1歲 學步期:指2~3歲 幼兒期:指3~6歲 兒童期:指6~12歲 Newman and Newman 依據艾力克遜的心理社會發展論將兒童期分為: 胚胎期:自受精到誕生 嬰兒期:從出生到兩歲 學步期:指2~4歲 幼兒期:指4~6歲 學齡兒童期:指6~12歲 青少年之發展特殊性可分為:1.青少年前期:10~18歲              2.青少年後期:18~24歲止 兒童期分期: 1.胚胎期:又可稱產前期,自受精到出生前為止,約266天,此發展階段可以分為三個三月期之分期,又可稱受精卵期,胚胎期及胎兒期,以優生保健最為重要。 2.嬰兒期:自出生至兩週為新生兒,2週~2歲為嬰兒期,是發展快及最重要的發展階段,生命中第一年,體重可成長至出生時的3倍。2歲時,運動、語言、概念形成的基礎已具備。此時期的發展與保育、營養衛生保健、疾病預及給予依戀及信任是必需的。 3.學步期:又稱嬰幼兒期。2歲~4歲左右。此階段發展與保育,預防意外產生、營養衛生保健、親情與教育的提供是必需的。 4.幼兒期:從4~6歲,此階段的幼兒已受到複雜社會所影響。台灣4~5歲左右托育率約有80%;5~6歲的幼兒則有96%在托育機構。此期的發展與保育在安全、營養、衛生及生活自理能的培養是相當重要的。 5.兒童期:從6~12歲,又稱學齡兒童期或兒童後期。此時期對日後適應社會的能力培養相當重要。而此時的發展與保育的需要上,教育及培養技能是最為優先要務。 6.青少年前期:從生理的突然衝刺到生殖系統成熟。出現第二性徵,歷經思春期的變化,約10~18歲。這一階段的發展與保育則注重在,性教育及獨立生活的培養及在同儕互動中產生正向之自我評價。 三、發展改變的類型p7~8 郝洛克提出: 大小的改變 比例的改變 舊特徵的消失 新特徵的獲得 發展的一般原則p8~9 Pillari(1998:102)提出人類發展四個原則: 成長有一定比率上的特徵 生理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