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唐诗五首》野望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
* 诗歌 野 望 12 走进唐诗,走进唐诗中的写景诗,感触的不仅是美景,更是诗中耐人寻味的意境,和诗人那颗独特的心。让我们走进《野望》,感触诗人的心语。 1.背诵诗歌,感知诗歌内容,感悟诗意境。 2.品析诗的语言,读出诗人的情怀,学习本诗借景抒 情的写法。 (重点) (难点)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悌廉洁科,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求为扬州六合丞。因简傲纵酒被劾,弃官还故 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工诗赋,尤擅五言诗。其诗多写饮酒与田园隐逸生活,平淡质朴,不染梁陈雕琢浮华旧习,于唐初诗坛独具面貌。 王绩入唐后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中以足疾罢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之时。 一 读一读字音 东皋( ) 徙倚( ) 落晖( ) gāo huī xǐ yǐ 二 写一写字形 驱dú( ) 采wēi( ) 犊 薇 导思1.你从这首诗里读到了怎样的自然美景? 自然之美 关键词: 孤独 导思2.从诗歌中你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情感 借景抒情 导思4:诗人是如何将景与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情景交融 导思3:诗中选取了哪些意向?意向与感情之间有何关系? 意向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野望》课文朗读。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 原文: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注释: 翻译课文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依:归依。 落晖:落日。 黄昏伫立在东皋怅望,徘徊着不知归依何处。 每棵树都披上枯黄的秋色,每一座山峰都涂上余晖。 译文: 原文: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犊:小牛。这里指牛群。 禽:泛指猎获的鸟兽。 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 注释: 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大家相对无言并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放牧的人赶着牛群回家。 译文: 1.首联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有何作用?首联写傍晚诗人在东皋伫望山野秋景及感受。这两句诗以平平淡淡的叙述,写在暮色之中,诗人伫立在东皋之上,举目四望,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 头,且无法平静下来,以此观景自然会涂上一层心理上的不平静色彩,表现了孤寂无依的彷徨心情。同时为中间四句写景提供巧妙的铺垫。 2. 赏析颔联“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句诗的精 妙所在。 【答案】颔联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 重于色彩的透明度,棵棵树木已染上萧瑟的枯黄的秋 色,起伏的山峦唯见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 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 觉到山野间秋林、余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 赏析“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答案】颈联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句中的几个动词“驱”“返”“带”“归”,用得自然而精练。这种动态式的描写愈发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宁静。 3. 试着赏析颔联和颈联。 【答案】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显得那么自然和谐,令人不能不沉浸,甚至忘情在安逸闲适的秋景之中。这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 4. 【答案】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这是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纵使在淡淡的暮霭之中,人们还是能够感觉到山野间秋林、落晖的光与色的强烈辉映。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的叙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为 【难点探究】这首诗是如何体现动静结合、光影相映 的?试结合诗句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7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课堂十分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7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课堂十分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7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7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堂十分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7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生物和环境组成生态系统课堂十分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7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7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7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二章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堂十分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7秋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种子植物课堂十分钟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25年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推荐】.docx
- 2025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卫生类)116人笔试备考试题附答案详解(b卷).docx
- 水污染防治法解读课件.pptx
- 2025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卫生类)116人笔试备考试题完整参考答案详解.docx
- 通识教育全解析.pptx
- 架子工安全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推荐】.docx
- 2025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卫生类)116人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能力提升).docx
- 2025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卫生类)116人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docx
- 2025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卫生类)116人笔试备考试题含答案详解(综合题).docx
- 通识经济学导论.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