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3复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必修3复习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默写 ⑴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 ,孤舟一系故园心 ⑶寒衣处处催刀尺,____________. 创作背景 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 一、抓题目 在寓居夔州两个年头里,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即因秋感兴(触景生情),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需要掌握的内容 1、写了什么意象 2、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3、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4、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需要掌握的内容 1、写了什么意象 2、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3、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4、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1.前人曾说这首诗是情景“和谐统一的典范”,你是否同意此说?请结合诗中的某一句来鉴赏。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①秋天的霜露,使草木凋落衰败。巫山巫峡萧瑟阴森。( 翻译) ②诗人借助秋露清冷,草木凋落,秋气萧森等景象,联想到自己功业无成、无人重用,漂泊沦落,转徙他乡的寂寥一生,这是何等哀伤。( 借什么景抒什么情) ③所以说,这是借用景物描写寄寓了诗人老大伤悲、凄苦的情怀。( 总结)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①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②骇浪滔天,暗寓了时局的动荡不安和心潮的翻卷不息;阴云接地,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光景暗淡和作者心情的阴沉郁闷。 ③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写事,从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愁绪。 尾联诗人将关注点转移到生活中来,写千家万户的“刀尺声”“捣衣声”,其用意何在? ①岁至寒冬,晚上家家为亲人赶制冬衣,而诗人却仍旅居外地, ②听到这声音怎能不起孤苦无依的羁旅伤感之情。 ③用意:蕴凄苦、思乡之情于刀尺、捣衣声中,含蓄蕴藉,韵味绵长。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默写 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环珮空归夜月魂。 _____________,分明怨恨曲中论。 重点: 1、作者借什么史料抒发什么感情 2、作者抒发感情时用了什么手法 重点: 1、作者借什么史料抒发什么感情 (借王昭君的悲剧,抒发同情、怀才不遇的怅惘,思念家乡) 2、作者抒发感情时用了什么手法 (对比反衬) 1、这首诗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对王昭君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2分) ②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2分) ③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2分) ④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2分) 有人认为作者写这首诗不是为了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而坐,而是“伤心人别有怀抱”,请谈谈你的看法。 ①作者实际上是借写王昭君出塞这一史实,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②昭君宫中被妒忌,远嫁他乡,作者怀才不遇,常年漂泊,处境与王昭君相似。 ③作者写王昭君的怨恨,实则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与思乡之情。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默写登高 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重点 1、这首诗都写了什么景?这些景物共通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重点 1、这首诗都写了什么景?这些景物共通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急风、高天、猿啸声、清渚、白沙、飞鸟、落木、长江。 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诗人登高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根据首联、颔联展开想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