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的病因析及防治.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析及防治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题 目: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专 业: 动物检疫 姓 名: 王贵元 准考证号: 442312104065 指导教师: 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 2013年 5月10日 目录 开题报告 1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1 1 病例 2 2 病因 2 2.1 原发性病因 2 2.2 继发性病因 4 3 临床症状 4 3.1 浆液性乳房炎 4 3.2 化脓性乳房炎 5 3.3 纤维素性卡他性乳房炎 5 3.4 出血性乳房炎 5 3.5 坏疽性乳房炎 5 3.6 隐性乳房炎 5 4 诊断 5 4.1 临床性乳房炎的诊断 5 4.2 隐性乳房炎的诊断 6 5 乳房炎的治疗 7 5.1 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 7 5.2急性乳房炎的治疗 9 5.3慢性乳房炎 10 6.1 严格执行正确的挤奶程序 10 6.2 定期检查 11 6.3 接种乳房炎疫苗 11 6.4 干奶期预防 11 6.5 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 11 6.6 保持清洁舒适的环境 11 7 小结 11 参考文献 13 致 谢 14 开题报告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王贵元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威 733006) 1.课题背景和意义 随着国家质量监管力度加大和正面宣传引导,奶业生产扶持政策乳品消费市场逐步回升规模化、标准化比快速提升快速发展乳房炎发病率存在着季节性差异,不同季节和月份奶牛乳房炎发病差异极显著。9月份最高2月份最低且气温的变化与阳性牛检出率和阳性乳区检出率间呈正相关关系;不同乳区乳房炎发病率存在差异,前乳区的乳房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后乳区左乳区发病率高于右乳区;不同年龄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随奶牛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随胎次的增加,奶牛的乳房炎的阳性率呈上升趋势。近几年来研究该病的人很多,可以说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没有彻底解决。虽然说防治乳房炎的基础是加强饲养管理和挤奶卫生,但加强该病的防治研究甚为重要。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在生产中,应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遵循正确的挤奶程序,以减少奶牛乳房炎的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红波.三鹿奶粉事件后广阳区奶业发展新策略[J].中国牛业科学,2009,(2),46. [2]黄利权,施明华,蔡荣湘等.乳房炎乳汁中体细胞和病原菌及酶间的相关性[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1995,(3):23~25.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分析及防治 王贵元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武威 733006) 摘要:奶牛乳房炎是乳房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等致病因子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是成年奶牛最常见的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传染病尽管有多年的研究但仍然是奶牛饲养中危害最大、花费最高的疾病之一奶牛乳房炎奶牛乳房炎奶牛乳房炎是乳腺组织受到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刺激所发生的一种炎性变化,其特点是乳中的体细胞增多,乳腺组织发生病理变化,乳的性状品质发生异常。(浆液性乳房炎、纤维素性卡他性乳房炎、化脓性乳房炎、出血性乳房炎和坏疽性乳房炎)临床性乳房炎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泌乳减少或停止,乳汁发生变化,挤出红或黄色絮状乳,严重的体温升高或表现全身症状。隐性乳房炎没有临床症状,但产奶量下降,乳汁成分发生变化,1 病例 2006~2009年,临洮县华威奶牛场和兴达奶牛场2000头奶牛每年秋季乳房炎发病率都在50%以上,造成巨大损失。经其调查,该牛场发病规律表现为:乳房炎发病率具有季节性差异,不同季节和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差异极为显着。2010年乳房炎的发病率为20~30%,在7~8月份达到50~60%;其次不同年龄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有差异,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2 病因 2.1 原发性病因 2.1.1自身因素 2.1.1.1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加,奶牛体质减弱,免疫功能下降,乳房在挤奶过程中长期受挤压,造成乳头、乳管的机械损伤增多,乳头括约肌机能衰退,出现闭合不严、松弛,导致病原微生物容易入侵,因而导致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1]。 2.1.1.2 胎次 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随胎次的增加而增高。同一泌乳期,不同胎次间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第一胎牛相对产奶量低,乳房负担轻,与病原菌的接触时间短,其乳区阳性率低。而到了第四、五胎,产奶量增加,乳房负担加重,病原菌的繁殖积累增多,使乳区阳性率增大。到了六、七胎,对牛群的淘汰率逐渐提高,此时部分有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