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ppt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鼠疫ppt课件.ppt

治疗 抗生素:广谱抗生素,首选链霉素。 支持疗法 对症治疗 鼠疫的预防与控制 一、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依法防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鼠疫防控的基本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鼠疫控制应急预案》以及《北京市突发鼠疫疫情应急预案》等为依据,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分工,密切协作,联防联控的工作方针。 鼠疫的预防与控制 二、预防措施 1、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①“三报三不”制度。 ②宣传鼠疫防治科普知识 和相关法规。 鼠疫的预防与控制 2、鼠疫监测 鼠疫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预防性工作。通过监测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人间鼠疫和动物间鼠疫的有关信息,对于尽早发现和预报疫情,掌握疫情动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疫情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地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国家鼠疫监测方案的原则和要求,制定本地区的鼠疫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 3、灭鼠灭蚤 灭鼠是消灭传染源的重要措施。灭蚤是切断鼠疫传播途径,预防鼠疫疫情蔓延的基本措施。 鼠疫的预防与控制 三、控制措施 鼠疫流行时应采取的措施: 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动物间疫情监测,并通过网络系统严密注视周边省份疫情动态,及时发布预测、预报、预警信息。 2、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第一接诊医生责任制,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并立即向疾病控制机构报告,同时采取消毒、防护措施,防止疫情扩大。 3、要根据疫情情况划定大、小隔离区,并采取灭鼠、灭蚤、消毒措施。 4、疾病控制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追查传染源,查清接触者、污染物品及污染范围,采取控制措施。 5、必要时采取交通封锁或交通检疫。 个人防护 预防接种应自鼠间鼠疫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 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接触患者后可服下列一种药物预防,四环素每日2g,分4次服;磺胺嘧啶每日2g,分4次服;或链霉素每日1g,分1~2次肌注,连续6天。 鼠疫工作人员着装 凡进入强毒区操作,于入室前,需在更衣室脱去自己着用的外衣、鞋、帽,然后按下列顺序穿着防护服装:①穿内隔离衣裤②穿防蚤袜及长筒胶靴③戴白帽和小口罩(两鼻翼与小口罩间用适量脱脂棉填充)④扎三角头巾⑤穿外隔离衣(偏衫)⑥戴20~24层的纱布大口罩或滤材口罩⑦戴医用手术手套,必要时外面套细线手套⑧戴有机玻璃面罩或眼镜。 在配备生物安全柜的鼠疫试验室内,可按外科手术水平着装。 鼠疫工作人员着装 工作结束后将手和脚(穿着胶靴和手套)在消毒液内浸1~3分钟,全身经喷雾消毒,然后在消毒间按上述相反顺序脱下(手术手套在偏衫后脱),头巾或白大衣高温灭菌,医用手术手套和纱布口罩用0.1%新洁尔灭消毒,如用滤材口罩可用环氧乙烷密闭灭菌,面罩或眼镜用酒精棉球消毒。最后洗手,用70%酒精棉球擦面部裸露部位,用3%硼酸水漱口后,方可离开。 灭鼠 注意事项: 1、药物使用:正规、慢性、有效期 2、投药地点:鼠迹、活动地域、不适宜投药区 3、投药量:距离、数量 4、投药时间:补药时间、投放时间 5、防止误食:鲜明标记 6、环境清理,断绝食物来源 7、物理灭鼠局限 鼠疫 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管理科 前言 鼠疫,俗称“黑死病”;是经由跳蚤传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鼠疫的症状最早在1348年由一位名叫博卡奇奥的佛罗伦萨人记录下来:最初症状是腹股沟或腋下的淋巴肿块,然后,胳膊上和大腿上以及身体其他部分会出现青黑色的疱疹,这也是黑死病得名的源由。 世界鼠疫流行史 公认的世界鼠疫大流行有三次: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6世纪(527-565年),一般认为起源于中东鼠疫自然疫源地,流行中心在中近东地中海沿岸。流行蔓延到当时所有著名国家,死亡约1亿人。医学史上称为“汝斯汀瘟疫”。 第二次大流行始于14世纪,止于17世纪60年代(1346-1665年)。鼠疫流行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北部,尤以欧洲为甚。调查证实流行地区确实存在着古老的鼠疫自然疫源地。医学史上称为“黑死病”。 第三次世界鼠疫大流行发生于19世纪末(1894年),爆发于中国广州、香港,流行持续到20世纪中叶,流行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的沿海城市及其附近内陆居民区,死亡约1200多万人。家栖及半家栖啮齿动物鼠疫猛烈流行。这次流行虽然传播蔓延快,但控制迅速而彻底。此次大流行期间发现了鼠疫菌(1894年),明确了鼠疫的传染

文档评论(0)

牛X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