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_trib_design摩擦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_trib_design摩擦学

2.降低摩擦表面间的载荷或保证其载荷均匀分布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剧烈磨损或局部严重磨损。一般可采用机械式或液压 式卸载的方法来降低摩擦表面间的载荷,并采取 以下一些方法防止产生局部严重磨损:   (1)改变摩擦表面的轮廓或接触的方式。 如重载齿轮常采用经过修缘的鼓形齿(图10—6), 当传递载荷时,轮齿首先由齿宽中部开始接触, 然后扩展到全齿宽,使载荷分布较均匀,从而可 以防止局部产生严重磨损。   (2)采用易于实现楔形油膜的结构。   (3)来用调心结构。一般长轴上的轴承和 宽径比大于1.5的轴承都应采用调心轴承(图10—7)。 (4)保证相接触的零件有足够的刚度。 3.防止外界磨料进入摩擦界面   为了防止外界磨料进人摩擦界面,可以采取 以下措施: (1)采用各种密封结构或空气过滤装量,防止尘土 等外界磨料进入摩擦表面。 (2)用过滤器控制润滑液的污染,以防止机器磨损。 4.磨损转移原则或等寿命设计原则   对于一对接触零件,为了保护其中主要的或贵重的零件,应采用 磨损转移原则,即有意使磨损集中在某个易于更换、成本较低的不重 要的零件上,例如,发动机中的汽缸套卜活塞环这对摩擦副中的活塞 环就属于这类零件。另外,在产品结构设计和部件结构设计中的易损 件数量与位置的设计也应遵循磨损转移原则。   但是,如果在一个摩擦学系统中,有某几个零件的重要性相近,则 宜采用等寿命设计原则。 5.消除或减轻发生腐蚀的条件   一般可采取以下方法:   (1)应尽量消除可能积水的结构(图10—8);   (2)避免零件结构中存在窄缝;   (3)对于轴毂联结,在可能条件下,应以粘接取代过盈配合联结或键联结;   (4)对于有电化学势差的两种金属的接触处,可采用聚四氟乙烯的隔离垫。 二、磨损的补偿与调节   当无法避免磨损而又影响工作性能时,应采用补偿和调节磨损间隙的结构。 具体方法是:   (1)对于制动器和摩擦离合器的摩擦副,可采用调节装置来补偿磨损所引起的 间隙变化。   (2)将导轨断面设计成形或三角形,在均衡受载的情况下,两个斜面的磨损可自 动补偿,从而保持中心线不偏移;还可采用预变形的方法抵消有害变形,以补偿磨损 的影响。   有关提高耐磨性设计的方法可进一步参考文献[17,18]。   关于摩擦学设计的各种案例可参看文献[19]。 参考文献: 1 陈家靖,李文.典型机械零部件润滑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4 2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润滑工程》编写组.润滑工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6 3 张嗣伟.摩擦学在国产石油钻采设备技术发展中的作用.石油机械,1989,17(4):16~l9 4 Fluer Research Laboratory, Optimizer of Materials,1980 5 Ludema K C. Selection of materials on wear resistance. Wear of materials,1981,l~6 6 [美]MB彼得森,WO怀纳.汪一瞬主译.磨损控制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7 Smart R F. Selction of materials on wear resistance. Wear,1979(56)=55~67 8 Ludema K C. Friction,Wear,Lubrication,A textbook in Tribology,CRC Press,Boca Raton,1996 9刘家浚主编.材料磨损原理及其耐磨性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10 Arnell R D,et al. Tribology: Principles and Design Application, 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Ltd,1991 11 Bayer R G, Ku T C. Handbook of Analytical Design for Wear. New York: Plenum Press,   1964 12 Bayer R G. Prediction of wear in a sliding system. Wear, 1968,11:319 13 Bayer R G. Design for wear of lightly loaded surfaces. Standardization News,1974,2(9):29 14 [英]丁.霍林.上海交通大学摩擦学研究室译.摩擦学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1 15 Bay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