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扬州慢》教案-苏科版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扬州慢》教案 苏科版
【教学目标】
1、理解宋词婉约派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和谐
2、掌握虚实结合写作方法
3、体味伤古怀今情感及“清冷”意境
【教学重点】
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教学难点】
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中国有一个城市被称为“中国的月亮城”,因为这里的月亮最多情,这里的月光最温柔,这里的月色最蒙胧,这个城市叫“扬州”。正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800多年前,有一位年仅21岁的词人经过扬州时却有着不同的感受,别有一番滋味,这位词人叫姜夔,之后写下一首词叫《扬州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别是一番滋味的词。
二、解题及背景介绍
“慢”指慢曲,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比较长,同长调一样在91字以上。本词是作者21岁路经扬州时有感而作的。扬州在唐代繁华兴盛,是南北交通的枢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但到了宋朝,由于女真族多次南侵,扬州屡遭战争洗劫,终于被弄得残破不堪。这首词描绘了古城扬州的荒凉景象,指出了残败的原因,反映了作者的故国之思和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关心。
三、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词作。
2、师范读
3、指导学生诵读(字音、节奏、情感)。
四、具体研习
(一)研习序言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2、词前小序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交待写作背景并为全词奠定“黍离”之悲的感情基调。
3、提问:词人在一个冬雪初霁的夜晚,独自骑马路过扬州,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产生了怎样的情感?请先找出体现词人情感的句子。
明确:怆然和感慨。
提问:诗人因何而悲而感呢?在序中找出相关的词语。
明确:黍离之悲。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和伤感之情。
(二)研习内容
1、提问:指定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诗人路过扬州时看到了哪些景象?
明确:荞麦、江水、城池、月、红药、二十四桥
2、提问:词人听到了什么?
明确:号角声
3、学生再自由朗读词作,品味语言。
(1)提问:如何理解“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明确: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毁坏的城池和大树至今仍厌恶谈到战争。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此句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敌人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山河破碎的痛惜之情更有对当权者的控诉。那场经历战乱的树,每一个年轮就是每一块伤疤,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痛只会越深越浓。
追问:这种情景是怎样造成的?
明确:是由胡马造成的,胡马之所以能窥江而来,是因为宋朝的软弱无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当权者的控诉。
(2)提问:“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好在哪里?
明确:“渐”字表明词人伫立时间之久,陷入到一片悲凉之中,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而黄昏,又更加让人惆怅。
“清”修饰“角”,有一种特别的味道,跟“寒”“空”用在一起,表明了扬州的荒凉冷落。
“寒”不仅表明号角声在寒气中飘荡,而且让人内心涌起一股寒流,让人觉得心寒。
“空”字与“潮打空城寂寞回”有相似之处,表现城池的萧条,呼应“废池”。
而用一“都”字总括,更显得凄凉。
(3)提问:“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好在哪里?
明确:解答此题一定要联系杜牧的原诗。
用杜牧诗,以原有的热闹繁华反衬现在的沉寂冷清。二十四桥仍旧,明月依然,但玉人不在,曾经的繁华已去。随着水波的荡漾,明月揉碎在荡漾的水波之中,不仅揉碎了月影,也揉碎了诗人那颗本就破碎的心。月亮倒映在水中,不仅水寒,连月也寒。用“无声”来写“月”,仿佛月曾经会有声,她仿佛曾经也被二十四桥繁华热闹的景象被玉人的萧声所感染,但现如今看到扬州城衰败残破的景象,她沉默了。月仿佛像一位见证人一样,见证了扬州城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如今的衰败,与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日,夜深还过女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真可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4)提问:“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难生”好在哪里?
明确:词人在这里荡开一笔,写二十四桥边的芍药。设想来年春天红药蓬勃生长出来,开出绚丽的花朵,只可惜如此美丽却不知为谁而绽放。这种情景就更让人伤感。诗中用物来表达情感的有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还有岑参的“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4、提问:在各个景物前加修饰词,能体现景物的特点,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明确:杂乱的荞麦 清寒的江水 孤独的二十四桥
无声的冷月 寂寞的芍药 凄清的号角
5、上面出现的意象都是冷色调的,渲染凄凉的氛围,但词中分明又有一些暖色调,描写、繁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苏教版.doc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留侯论》导学案-苏教版.doc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导学案-苏教版.doc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祭十二郎文》导学案-苏教版.doc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进学解》导学案-苏教版.doc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导学案-苏教版.doc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送考》导学案-苏教版.doc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语文《送李愿归盘谷序》导学案-苏教版.doc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文化生活》知识提纲-新人教版必修3.doc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卜算子》教案-苏科版.doc
-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教案一-苏科版.doc
-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doc
-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横塘路》课件3-苏科版.ppt
-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横塘路》课件-苏科版.ppt
-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横塘路》课件4-苏科版.ppt
-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教案二-苏科版.doc
-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横塘路》课件2-苏科版.ppt
-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浪淘沙令》教案-苏科版.doc
- 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清平乐》教案-苏科版.doc
最近下载
- 中国云新南航空公司acars系统培训.ppt VIP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87814.ppt VIP
-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教案 第11课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一).docx VIP
- 大众蔚领保养手册.docx VIP
- 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教案设计.doc VIP
-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pptx VIP
- 2026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3讲离子共存 离子的检验与推断.pptx VIP
- 冯唐成事心法读书札记.docx VIP
- 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新闻采访与写作》电子课件 第三章 新闻采写的客体——新闻事实.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