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稻鱼鸭共生冶看侗族的原生饮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pdfVIP

从稻鱼鸭共生冶看侗族的原生饮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稻鱼鸭共生冶看侗族的原生饮食-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第33卷 第3期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月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从“稻鱼鸭共生冶看侗族的原生饮食 ———以贵州省从江县稻鱼鸭共生系统为例 石摇 敏 [摘摇 要]摇 侗族先民以生产糯稻为主,并利用稻田养鱼鸭,创造了侗族地区“稻鱼鸭共生冶的原始有机农 业文化经典形式。 侗族特有的生存环境和农耕方式,形成了侗族人民食不离酸、喜糯食、喜酒、好鱼、茶饮 独特等饮食特点及文化。 侗族的原生食品加工方法独特,选料考究,营养价值高,富含各种人体所必需的 营养物质,特别是以鱼类为加工原料的侗族酸食富含人体所需的可溶性钙是新鲜鱼食品的16倍以上,“稻 鱼鸭共生冶系统成为侗族食材的一个重要来源。 稻鱼鸭复合系统保证了侗族传统食品的特殊性及无公害 性,只有优质的传统原生态食材才能保证传统民族食品的传统性,保护“稻鱼鸭共生冶系统不仅为民族食品 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原料的保障,也为侗族传统食品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原料供给基础。 [关键词]摇 稻鱼鸭共生系统;侗族饮食文化;原生食品;贵州省从江县 摇 摇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毗邻广西,隶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贵州高原苗岭山脉向广 西盆地过渡的低山和中山地带,九万大山腹地,地貌十分破碎,地形切割深幽,峰丛谷地,地势陡峭, 有“上山入云端,下山到河边,隔山能对话,相会要半天冶之说。 海拔400 ~1670 米,年平均气温 15~18益,无霜期280~360天,基本无寒冻期存在。 因海拔悬殊大,气温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 同天冶之说。 年降雨量1400~1700mm,平均相对湿度82%,年平均日照时数1284郾1小时,是湿度 较高,日照欠佳的地区。 全县总人口32郾82万人,其中以苗、侗、壮、瑶为主的少数民族30郾95万人, [1] 占全到总人口的94郾3% 。 所谓原生食品就是在传统农业模式下用传统食材通过传统加工方法实现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传 统食品。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及化肥、农药的使用,传统农业模式受到了致命的影响, 不但造成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而且也使食材的基因和营养成份发生了质变。 一些以传统农业种 养生物为原料的产业就面临着失去原料的危机,原生食品产业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因为只有传 统食材才有原生食品。 所谓传统就是历史沿习而致,原生食品是各民族人民长期以来通过生活实 践所凝结的文化结晶,是各民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而且从根本上反映了各民族人民的品味爱 好和生存中营养成份汲取的必需。 正因为如此,作为复制和革新传统农业的生态农业成为社会的 普遍关注,侗族地区(从江县)的稻、鱼、鸭生态农业系统就是其中的实例,该系统传承了该地区传 统农业模式下稻、鱼、鸭共生的原始状态,不但对减少土壤污染和空气污染有帮助,也为人类提供绿 色食品,解决当地以侗族为主要民族人民的传统民族食品的食材,使侗族人民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 得以保存,这种保存既是生活的必需,也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必需。 一、侗族原生饮食特点及文化 (一)嗜食糯食 侗族是古百越族中的一支,曾长期居住在东南沿海,因为战乱辗转迁徙至湘、黔、桂边区定 [收稿日期]摇 2015 11 27 [作者简介]摇 石摇 敏,凯里学院教授,邮编:556011。 第3期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摇 石摇 敏:从“稻鱼鸭共生冶看侗族的原生饮食 ·77 · [3] 居 。 虽然远离江海,但仍保留着“饭稻羹鱼冶的传统劳作方式及生活习俗。 从江侗族家家户户都 喜种植糯稻,糯米种类较多,分红广糯、白广糯、金钗糯、早黄糯、黄丝糯、黑兰糯、秃头糯、鸡爪糯、冷 水糯、迟黄糯、香禾糯等几十个品种,其中“香禾糯冶是糯中皇后,有“一家蒸饭全寨香冶的赞誉。 糯 稻出穗时,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十分喜人。 那时,侗家人不论是上山劳动,或出远门,都用 饭篓、笋叶、树叶或手帕包着糯米饭当午饭。 侗家人好客,不论是谁家蒸糯米饭,主人家都会掬一小 团热乎乎的糯米饭外加少许腌鱼、腌肉或酸菜送给左邻右舍以及来访或过路的客人。 此外,来访的 客人离开时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