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六一词》——疏隽细密皆有深情.docVIP

欧阳修的《六一词》——疏隽细密皆有深情.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欧阳修的《六一词》——疏隽细密皆有深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庐陵人,与晏殊算是同乡,都是江西人。他虽然不似晏殊被奉为“神童”,可也属于“幼敏悟过人”一类的天资聪颖的人。官也做到了宰相,可是仕途并不顺,经常被下放到州县去。这位欧阳文忠公,性格比较刚直,敢说敢做,得罪了不少人。他虽是晏殊举荐的,但是晏殊不太喜欢他,也是因为他说话太直,不会晏殊那种圆融。晏殊做人做事都比较谨慎,欧阳修就放得多,这与天性有关。《宋史》上说他“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井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再三,志气自若也。”可见其人格。欧阳修是一代儒宗,在诗文方面又是有宋一代的开山祖,且领袖群伦。其小词为余事耳,而他这种诗文天才,即便以余事为小词,也是做得非常’地好。我们说过,他的词和晏殊的词,都是上承冯延巳的,写伤春怨别的东西而能寓一己之襟抱焉。他们虽属一路,却各有特质在。叶嘉莹先生尝曰:冯延巳词有“执着的热情”;晏殊词有“圆融的观照”;欧阳修词则是有“遣玩的意兴”。此的为明辨也! 何谓“遣玩”?“遣”就是排遣,排遣什么?排遣悲慨与忧伤。“玩”就是赏玩,就是欣赏。“遣玩”,就是透过对悲慨与忧伤的一种排遣,而转为一种欣赏。叶嘉莹先生说:“欧阳修的遣玩的意兴,是在他的苦难之中表现和完成的。”“欧阳修的修养正是透过了悲慨(不是说没有悲慨)来看到它们可赏爱的一面。这是欧阳修的修养,是他的一种品格,一种情操,是他平生所有的经历的一种结合。”(见《唐宋词十七讲》) “遣玩”是一种处理一己内心之悲慨与忧伤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看世界的态度。“遣玩”是表面的,内在的更深挚的是悲慨与忧伤。因其有”遣玩”的这种态度,所以他的词里自有一种豪放气;亦因其有着对人生苦难的悲慨的感受与对人间美好事物的深情,所以他的词里又有一种深婉的气质在。即如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所云:”于豪放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这话是针对欧阳修《玉楼春》一词说的,我们看那句子:“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阳花,始与东风容易别。”这就是欧阳修! 我们先看他两首《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后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这是在他“定格联章”的十首咏颍州西湖的《采桑子》中选出的两首。这是欧阳修晚年的作品了。中年时他在颍州做过官,非常喜欢这里的美丽风景,他说他要到告老还乡时,来颍州定居。后来他六十多岁辞官归隐时,就果然回到这颍州的西湖畔了。十首《采桑子》就是写西湖的,是联章而歌的。前面有一则“念语”,就算歌唱前先来一段开场白。其“念语”曰: 昔者王子遒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颖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公属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旁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已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技,聊佐清欢。 这真是一篇极美的小骈文,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位欧阳老翁心境的澄明,他真是把一切都看得那么有情趣。他是历尽了宦海波澜之后隐归颍州的,这时的欧阳公也算是通会之际,“人…‘文”(包括词)俱“老”了。这个“老”是成熟的意思,是达到了高境的意思。读《宋史》知道他幼失父,母亲曾告诉他,父亲生时常对晚辈说:”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欧阳修“闻而服之终身”。其父之言,有些老子味儿。欧阳修也说过:“达有无之至理,适用舍之深机。诘之不以言穷,推之不以迹见。”(见《欧阳修全集·笔说》)这里也有很深的道家味道。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面苦难而能达观,多多少少都受着一些道家思想的影响。欧阳公词中的那一份“遣玩的意兴”,亦当得之于老子。我们来看他的第一首《采桑子》: “轻舟短棹”去游西湖,起笔就那么轻快,自然也写出心情的轻松愉快。“绿水逶迤”写湖水之美,“芳草长堤”写湖岸之美。下片则写尽泛舟湖上的乐趣,读起来像看一幅山水画。 第二首《采桑子》写“群芳落后”的西湖,仍是好,虽然“狼藉残红”,“飞絮蒙蒙”,这在别人眼里或是恼人天气,可在欧阳公笔下,却不见悲伤。群芳过后,笙歌散罢,游人去矣,始觉春空,这“空’,字用得好,这“空”字是个定格,让你停下来想一想。这如同说在人生途中经历了重重体验之后,一切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富贵沉沦,都变成一个“空”字而使心境归于平淡了。细雨中帘栊垂下,双燕来归,一切都自然而然。作者如同槛外观景,可又不是完全的局外人,是深入而后的“出”;是大有而后的“空”。这里面有很多深远悠长的意味让人咀嚼,但又非言语能细细解说得了的。这就自然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