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动物药性能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动物药性能特点

试析动物药性能特点  【关键词】 动物药;药性特点;临床作用   动物药是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应用历史。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就开始了对蜜蜂的利用。而珍珠、牡蛎的养殖最早也见于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在《诗经》一书中共收载了各类动物药160种,有许多动物药既可食用,也可供药用。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收载药用动物67种;秦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收载动物药65种;唐代的《新修本草》收载动物药128味;明代《本草纲目》收载动物药461味,并将其分为虫、鳞、介、禽、兽、人各部;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收载动物药128味;现代的《中药大辞典》收载动物药740味,而《中华本草》一书收载动物药则多达1 050味。中医临床常用的中药材约三百余种,其中动物药约占10%[1]。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科研水平的提高及社会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加大了开发力度,扩大了发展空间,为动物药的运用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整理,归纳和研究动物药的药性及效用特点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以《中药学》[2]为蓝本,对本书中的动物药的药性及效用特点作一详细的分析。   1 药性特点 药性是药物产生作用的物质基础。“用药之道无他也,惟在识其气味,辨其阴阳。”故明药性知药效可指导临床用药,动物药有其自身特有的药性特点:   1.1 多偏寒凉动物药性多偏寒凉,本书共收载了49种动物药,明确标明药性寒凉者就有22种,其中有清热解毒的牛黄,清热凉血的犀角,清热化痰的海蛤壳,还有清肝凉血解毒的羚羊角等。此外,书中标明的平性动物药有13味,而平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指药物的寒热之性不甚显著,作用比较和缓。严格来说,仍有温凉之分。其温凉之偏可从文献所载及临证主治病证之寒热属性予以确定,如《别录》云:“水蛭苦,微寒”“血余炭,小寒”“鸡内金、微寒。”;《本草再新》云:“瓦楞子味苦,酸,性凉。”;《本草用法研究》云:“瓦楞子味咸,性寒,无毒。”;《药性论》云:“乌梢蛇能治热毒风,皮肌生疮,眉须脱落。”;蜂蜜生用性凉能清热润肺;血余炭能治疗血热之出血证;鸡内金能治喉痹乳蛾和牙疳口疮;僵蚕和露蜂房均能治疗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乳痈;紫贝齿则为治疗肝火上攻目赤肿痛、目生翳障之常用药。根据文献记载及临床应用分析,可见在13味平性动物药中以上9味药无疑可归属寒凉之列,由此动物药中药性偏寒凉者达31味之多。   1.2 多具咸、甘味动物药多具咸味、甘味,笔者统计发现:49种动物药中有28种是咸味药,占动物药的57%,如平肝潜阳的石决明、珍珠母;软坚散结的牡蛎、海蛤壳;补肾助阳的雄蚕蛾、海狗肾等;16种是甘味药,占动物药的33%,如补中缓急的蜂蜜;祛风止痒止痛的露蜂房;补血滋阴的阿胶等。   1.3 多主沉降升降浮沉主要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的性质之一。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与性味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药性升浮的药物大多具有辛甘之味和温热之性,药性沉降者大多具有酸苦咸涩之味和寒凉之性。故李时珍说:“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但对此“无”字,应理解为“多数不”。而动物药多具咸寒之性,故多沉降,如利水消肿的蝼蛄;熄风止痉的地龙;活血化淤的土鳖虫等。同时药物的升降浮沉之性与药物的质地有关,质轻者多主升浮,质重者多主沉降。而动物药质地沉重,故多主沉降,如清热凉血的水牛角;清化痰热的海蛤壳、瓦楞子;平抑肝阳的石决明、珍珠母、牡蛎和紫贝齿等。   1.4 多归肝经    中药归经是指药物对机体的选择性作用,即药物的作用部位,它表明了药物治病的适用范围,即药效所在。笔者归纳发现动物药中有32种药归肝经,占动物药的65%,如羚羊角、蝉蜕、熊胆、水牛角等。可治疗吐衄失血,积聚痞块,眩晕耳鸣,郁闷不舒,胁肋窜痛,疝气疼痛,目昏耳赤,巅顶痛等肝经病证。   2 效用特点 动物药作用多样,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疾病。其效用特点主要体现在平抑肝阳、软坚散结、熄风止痉、温肾助阳和破血逐淤消癥等方面。   2.1 平抑肝阳中药的药性是药效产生的物质基础。动物药中部分咸寒走肝之品,多具平抑肝阳之功,可治疗肝阳上亢所致之证,临证以头昏、头痛、眩晕、耳鸣为主要表现,是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证型。具有此功效的动物药大部分是质地坚硬有重坠之性的动物介壳,古有“介类潜阳”之说,例如石决明、珍珠母、牡蛎等,其中石决明为凉肝、镇肝之要药,与珍珠母两者相须为用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眩晕者,以育阴潜阳。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有:“石决明味微咸,性微凉,为凉肝镇肝之要药。肝开窍于目,是以其性善明目。研细水飞作敷药,能治目外障;作丸、散内服,能消目内障。为其能凉肝兼能镇肝,故善治脑中充血作疼作眩晕”的论述 [3]。现代药理证明本品含大量钙盐,能中和过多之胃酸,又有解热、镇静、解痉、消炎、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