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有效成分影响探究
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有效成分影响探究
【摘要】 目的:探讨配伍对麻杏石甘汤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对近年来 文献 中配伍对麻杏石甘汤中有效成分的研究进行归纳和 总结 。结果:通过对比有效成分的变化,为中医配伍理论提供 科学 依据。并指出该复方在有效成分研究中存在并有待解决的问题。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麻杏石甘汤的配伍 规律 、作用机制提供了 参考 ,并为开发新型中药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麻杏石甘汤;麻黄碱;有效成分;配伍
基金项目: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2006)
麻杏石甘汤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该方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石膏4味药组成,具有辛凉疏表、清肺平喘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 治疗 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1]。为研究配伍对该方有效成分的影响,现对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1 有效成分的研究
1.1 复方配伍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 麻黄是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木贼麻黄equisetina burge、中麻黄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的干燥草质茎。麻黄是我国特产药材也是常用中药,其主要化学成分是麻黄碱,此外还含有少量伪麻黄碱。周斌[3]选杏仁、甘草、石膏作为3个因素选用药和不用药2个水平采用L8(27)正交试验,结果石膏和甘草对麻黄碱有降低的作用,杏仁和石膏、甘草和杏仁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明显,杏仁、甘草、石膏单味药对麻黄碱无明显影响。全方共煎药液中麻黄碱含量降低。甘草和石膏共用,使全方中麻黄碱含量降低。尉小慧[4]将方药组分为15组,用半仿生提取,采用薄层色谱对盐酸麻黄碱进行定性,高效液相色谱定量,结果发现只有麻黄和石膏,甘草和苦杏仁合煎盐酸麻黄碱溶出量最大[5-7]。
1.2 复方配伍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杏仁为蔷薇科落叶乔本植物山杏Prunus armeniaca L.var.ansa maxim西伯利亚杏P.sibirical东北杏P.mandshurica(maxim)koehne或杏P.armeniaca L.的成熟种子。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及脂肪油、蛋白质、各种游离氨基酸[8]。苦杏仁苷属于氰苷类。周斌[9]选用麻黄、甘草、石膏为3个因素用药和不用药2个水平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苦杏仁苷的含量,结果石膏对苦杏仁苷有明显降低作用。甘草、麻黄,甘草与麻黄、甘草与石膏、麻黄与石膏对苦杏仁苷含量影响不明显。 论文代写
1.3 复方配伍对石膏溶出量的影响 生石膏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此外,尚含有少量的硅酸、氢氧化物及微量铁、锰、铜等元素[10-11],煅石膏为无水硫酸钙。药理作用表明:石膏能缩短血凝时间促进胆汁排泄,并有利尿的作用[12]。高文远[10]选用麻黄、杏仁、甘草3个因素用药和不用药2个水平采用L8(27)正交设计,用EDTA络合法测定硫酸钙的含量。结果杏仁、麻黄增加了石膏的溶出量,甘草降低了石膏的溶出量。麻黄、杏仁、甘草,杏仁与甘草、杏仁与麻黄、甘草与麻黄对石膏溶出量的影响不显著。 毕业论文
2 两种提取方法的成分比较
张兆旺[13]对麻杏石甘汤用半仿生提取法和水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麻黄碱、氢氰酸、甘草次酸、钙离子含量及浸膏量均为半仿生提取法>水提取法。 论文代写
3 问题与展望
3.1 据报道甘草与苦杏仁配伍,甘草降低了汤剂中苦杏仁苷的含量。但周氏实验中,炙甘草和杏仁配伍却引起苦杏仁苷含量增大,这是否由于甘草经过蜜炙后导致成分变化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3.2 周斌等[9]比较全方水煎液和单味麻黄水煎液的色谱图发现在前者谱图上出现一个新的色谱峰,是否是麻黄和苦杏仁苷的分解产物苷甲醛相互作用产生的,还是其他药物成分之间形成的复合物,有待进一步验证。 毕业论文
【 参考 文献 】
[1]李笑然.方剂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4:29.
[2]雷载权.中药学[M].上海:上海 科学 技术出版社,1995:29.
[3]周 斌,高文远,张铁军.麻杏石甘汤不同配伍对麻黄碱含量的影响[J]. 中国 中药杂志,2007,32(9):853-854.
[4]尉小慧,毕云生.不同药材配合麻杏石甘汤中盐酸麻黄碱定性定量的研究[J].中国药学刊,2003,21(9):1485-1486.
[5]边宝林,司 南,杨 健,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杏石甘汤超微粉中麻黄碱及伪麻黄碱的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5):8.
[6]程 怡,冯 青,王辉人,等.薄层扫描法测定麻黄汤冲剂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