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维新运动的兴起和百日维新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VIP

高中历史-维新运动的兴起和百日维新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维新运动的兴起和百日维新双基限时练-新人教版选修1-

双基限时练(二十七)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百日维新 1.郑观应曾这批判洋务运动:“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此其体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他指出的洋务运动的弱点(  ) A.片面依赖西方,缺乏自主创新 B.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没有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学习西方 D.忽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企图 解析 材料中郑观应指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没有学习西方的“体”,即政治制度。 答案 B 2.“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 希望参与政治 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反对君主专制 A. B. C. D. 解析 据材料及教材知识可知,议郎由士民公举产生,可随时请对、上驳诏书、下达民词,这说明维新派试图效仿西方限制皇权的作法,是对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改造。 答案 B 3.“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梁启超所说的“大梦之唤醒”的表现是(  ) A.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运动兴起 B.认识到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 C.广大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D.认识到日本的先进,大批知识分子赴日留学 解析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迫在眉睫的民族危亡,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高涨的爱国热情。在严峻的社会现实面前,他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呼声。 答案 A 4.甲午战争后,维新人士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这反映了维新派的教育理念是(  ) A.培养人才 B.开启民智 C.普及科学 D.废除八股 解析 材料主张教育要“下达于民”,“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其意图是普及教育,开启民智。 答案 B 5.康有为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的“移花接木”之法,给光绪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理论的外衣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经典解释西方政治学说 解析 康有为借用传统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理论,是为了在传统的外衣下以减少变法的阻力,B项符合其目的。A项是特点而非目的,C、D两项表述错误。 答案 B 6.将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最确切的是(  ) 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 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 先进知识分子的组织发动 “戊戌变法”得以推行 解析 本题考查百日维新的背景和条件。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提供了经济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两个条件属于并列关系。在这种背景下,康梁等知识分子的宣传使光绪皇帝决心变法。符合题意的应为B项。 答案 B 7.1898年6月,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皇上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而渐擢小臣。多召见才俊之士,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上折奏事足矣。”这段话最能反映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是(  ) A.要光绪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拉拢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斗争策略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和软弱性 解析 材料中康有为的主张并不要求彻底废除旧制度,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增减;对维新派人士在政府中的地位,只求“准其上折奏事足矣”,这与此前维新派的变法主张相去甚远,实际反映了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答案 D 8.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的内容是(  ) 改定律例,裁撤冗员 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裁汰旧军 A. B. C. D. 解析 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的措施对于守旧势力来说,并没有触动他们的利益,而且对他们没有损害。中的措施都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答案 D 9.“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统治者的决策有了大量的依据 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C.君主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D.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的热烈欢迎 解析 百日维新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所以他们“鼓舞欢蹈”。但这并不代表全国各阶层都支持变法。 答案 B 10.“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 设立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制 A. B. C. D. 解析 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