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从劳工权益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发展-中国社会学网.DOC

2006从劳工权益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发展-中国社会学网.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6从劳工权益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发展-中国社会学网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第3期 从劳工权益角度看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The changing trend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China: A perspective of worker’s rights 冯同庆 摘要:本文以我国劳工权益受到“超经济”侵害为着眼点,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施行中跨国公司、劳工、企业、政府、工会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由于前述各方能够在其中受益,企业社会责任将得到更广泛的施行;又由于各方的受益是有分殊的,施行的方式呈现互有冲突又基本合作的特征;因此,劳工权益受到“超经济”侵害的现象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止;但是,劳工权益的总体状况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其实际改善是逐步的、长时段的。 关键词:劳工权益 企业社会责任 “超经济”侵害 跨国公司 “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在当代又呈现出诸多新的形式。这里涉及的“企业社会责任”,缘于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和西方消费者压力下由跨国公司和国际组织推动的相应的企业活动和社会运动。其最初和主要的动力是西方社会公众对跨国公司行为的监督,其直接的基础是西方社会公众的道德价值体系。(詹姆斯·E·波斯特等,2005,62) 西方公众对跨国公司行为的社会监督和道德评判,不仅仅在于与其相关的国际市场的扩大、资本的国际流动、科学技术的扩散等,更在于其引起的劳资关系的新变动。这就是被很多研究者所忽略的,西方传统的“福特生产方式”在向“后福特生产方式”转变。福特主义时期,企业生产经常波动,工会很强大,罢工也很多。工厂主便通过转移资本、运用高科技、强化管理等,企图摆脱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冯同庆,2001,48)对于我国来说,恰逢改革开放,成为国际资本的“洼地”。由此,在我国出现了新的劳资关系,甚至于劳资矛盾和劳资冲突。这又引起国际社会的瞩目,就有了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事件和活动。 本文以我国劳工权益受到“超经济”侵害为着眼点,研究企业社会责任施行中跨国公司、劳工、企业、政府、工会等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由于前述各方能够在其中受益,企业社会责任将得到更广泛的施行;又由于各方的受益是有分殊的,施行的方式呈现互有冲突又基本合作的特征;因此,劳工权益受到“超经济”侵害的现象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遏止;但是,劳工权益的总体状况不会出现大的变化,其实际改善是逐步的、长时段的。 我国劳工权益在总体改善的同时,受到“超经济”侵害的现象突出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开始吸引外资,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扩大了就业总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明显。虽然也产生了不少甚至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劳工权益状况在总体上是改善了。因为,新产生的劳动关系不是传统劳资关系的“复制”,有着诸多国内和国际因素的限制。一度,我们曾称之为“奇特的关系”,甚至是劳资之间“棘手而愉快”的合作。(冯同庆,1992,43) 以至于到现在,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总量还没有减少,而且相对收益高。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取决于相对收益比较,尽管近些年外出机会成本上升,只要相对收益更高就可以抵消机会成本上升的影响。例如,到2002—2003年乡镇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与农民收入比较,基本稳定在2.5:1左右,相对收益没有变化。农民工在整体上,文化素质和接受培训的比例有所提高;务工收入呈上升趋势,并成为农村家庭增收的重要来源;外出就业时间延长,举家外出比例增大;工资、福利待遇和劳动权益问题正在得到改观。已经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局部问题。如果相应的产业结构不均衡和区域间劳动要素流动不顺畅,能够得到调整。那么,由“民工荒”引起的绝对工资水平上涨和劳动力供求紧张应该缓解。(王德文 蔡昉 高文书,2005;刘军 陈兰2005) 然而,劳工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也十分突出,而且是“超经济”的侵害。有的研究者概括的非常好:“一方面,中国数以亿计的工人因经济增长而受益;另一方面,劳工状况的改善速度落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黎友焕,2004,198)劳工问题的性质,大量是“超经济”的侵害。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社会保障权益和公共服务权益,是与户籍身份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户籍身份的歧视,就业中有行业、工种的制度限制;劳动过程中,有工资、工时、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制度制约;在社会福利和保障方面,也有诸多制度障碍。有研究者认为,他们虽然得到了就业岗位,但就业质量很差;他们处于劳动法律保护的边缘,是“边缘人”;这种制度性分割,是制度性的歧视。(徐小洪,2005,179)还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一种“经济接纳、社会拒绝”的必须打破的不公平的制度遗产。(孙自铎,2005)我称之为“超经济”侵害。 企业社会责任的施行使相关各方受益,将得到更广泛的施行 由于上述劳工社会问题的出现,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事件和活动就不可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