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题目补充32010-130
珠海世纪鼎利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毕设题目申报信息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老师姓名 职称 联系方式 所属单位
王周元
珠海世纪鼎利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文题目名称 英文题目 毕设场所(具体地址)
LTE传播模型覆盖预测及模型校正
LTE Propagation Model Coverage Prediction and Model Calibration
珠海 面向学生专业 题目来源与方式 课题简介(100字左右) □电子科学与技术
■信息与通信工程
□结合科研课题
□结合生产实际
□结合创新实验
■结合综合实践
□其他
传播模型是移动网络规划的基础,它的准确与否关系到网络规划是否合理,运营商是否以比较经济合理的投资满足用户需求。因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的无线传播环境千差万别,如果仅根据经验而无视各地不同地形、地貌、建筑物、植被等参数的影响,将会导致所建成的网络或者存在覆盖、质量问题。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飞速发展,4G LTE网络应用即将来临,为解决LTE传播模型与本地区环境相匹配的问题,必然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及实践。 要求:1.男生1到2名。
2.最好是需要到珠海就业的,或者曾经得过鼎利奖学金的同学。
有意想去的同学请直接与教务科王老师联系,邮箱:yunpingwang@。
电话号截止日期1月8号。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报审表
课 题 名 称 基于稀疏表示的表情识别 需要学生数 1 题 目 类 型 打√ 工程设计 专题研究 综合试验 论文综述 其 他 进 行 方 式 认定 结合科研 结合生产 实验室建设 教学训练 其 他 课 题 来 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联合基图像稀疏表示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目 的 要 求
理解稀疏表示理论;把稀疏理论应用到表情识别中
主 要 内 容
1.学习稀疏表示理论
2.学习matlab软件
3.基于matlab环境,设计并实现基于稀疏表示的表情识别的系统
预 期 目 标
理想情况下,能区分不同的表情
具
备
的
条
件 经 费 自筹 实 验
加 工
条 件 具备 主 要
参 考
资 料
Shane F. Cotter. “Sparse Representation for accurate classification of corrupted and occluded facial expressions”, ICASSP, 2010。 院
(系)
审
定
意
见
主管教学院长(系主任)(签字)
200 年 月 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报审表
课 题 名 称 基于稀疏表示的图像融合 需要学生数 1 题 目 类 型 打√ 工程设计 专题研究 综合试验 论文综述 其 他 进 行 方 式 认定 结合科研 结合生产 实验室建设 教学训练 其 他 课 题 来 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联合基图像稀疏表示理论研究及其应用”
目 的 要 求
理解稀疏表示理论;把稀疏理论与图像融合结合
主 要 内 容
1.学习稀疏表示理论
2.学习matlab软件
3.基于matlab环境,设计并实现基于稀疏表示的图像融合系统
预 期 目 标
能进行简单融合
具
备
的
条
件 经 费 自筹 实 验
加 工
条 件 具备 主 要
参 考
资 料
B. Yang and S. Li, “Multifocus image fusion and restoration with sparse representation”, IEEE Trans. Instrum. Meas., vol. 59, no. 4, pp.884-892, Apr.2010. 指导教师姓名 伍凯宁 职称 讲师 带毕业
设计次数 5 注:课题来源一栏应填写结合实际课题的名称。
教
研
室
审
查
小
组
意
见
1.本课题能否满足综合
训练学生的教学要求
2.课题中有无基本工程训练内容
份量多大(限于理工专业)
3.本课题目的要求、任务
内容是否明确、具体
4.进行本课题现有
条件是否具备
5.工作量是否饱满,
课题难度是否适中
6.进行本课题尚缺少的
条件本单位能否解决
7.对本课题的
评审结论
教研室主任(签字)
200 年 月 日 院
(系)
审
定
意
见
主管教学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