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5.18-卓越的工程课件-川教版.pptVIP

七年级历史上册-5.18-卓越的工程课件-川教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上册-5.18-卓越的工程课件-川教版

*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 1.通读课文,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 (1)都江堰修建时间、人物、位置、特点、作用。 (2)郑国渠修建时间、位置、作用。 (3)秦长城修筑的时间、目的、起止点、地位。 (4)灵渠开凿的时间、目的、作用。 2.在预习的基础上,独立完成【速填速记】,自检预习效果。 3.课前预习限时15分钟独立完成! 一、水利工程 1.都江堰: (1)时间:_____后期。 (2)人物:秦国蜀守_____。 (3)位置:成都附近的_____上。 (4)特点: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_________,工省 效宏。 (5)作用:使_________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 国。 战国 李冰 岷江 自流灌溉 成都平原 【图文要点】 直接信息: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 间接信息: 1.功能:灌溉、防洪、运输等。 2.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3.结论:代表了当时世界先进的水利工程水平,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 中考指数 都江堰工程示意图 图片名称 2.郑国渠: (1)时间:_____后期。 (2)位置:_____附近。 (3)作用:灌溉_________的农田。 3.灵渠: (1)时间:秦灭六国后不久。 (2)目的:为征服战争保障_____等物资的供应。 (3)作用:联通_____和珠江两大水系。 战国 咸阳 关中平原 粮食 长江 二、防御工程:秦长城 1.时间:_____初年。 2.目的:防御_____,巩固北方边防。 3.概况: (1)构成:由_____和城堡构成。 (2)起止:西起_____,东至_____,全长万余里。 4.地位:是中国_________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秦朝 匈奴 城墙 临洮 辽东 古代文明 【易错提醒】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长城,而非秦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万余里;明长城是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而成的,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 【要旨提醒】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同时也是秦朝统治者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 【判断抢答】 1.秦朝蜀守李冰组织发动民众,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  ( ) 提示:都江堰修建于战国后期,由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注 意秦朝与秦国的区别。 2.都江堰建成后,关中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 府之国。( ) 提示:都江堰修建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由于它设计科学,发 挥着巨大的灌溉、防洪、运输等功能,从而使成都平原成为天 府之国。 × × 3.都江堰是一座生态型综合性水利枢纽。( ) 提示:都江堰不仅具有灌溉、防洪、运输等功能,而且它还积极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四川盆地的气候,增加了空气湿度,使四川盆地变为了天府之国。因此,都江堰是一座生态综合性水利枢纽。 4.秦长城修筑的目的是防御匈奴,巩固北方边防。( ) 提示:秦灭六国时,北方防御力量减弱,强大的匈奴乘机南下占领了河套地区。对此,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套。为了巩固边防,秦始皇让蒙恬主持修筑了“万里长城”。 √ √ 5.灵渠联通了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 ) 提示:灵渠的修建者巧妙地利用地势落差,将长江的支流湘水和珠江的支流漓水贯通起来,极大地方便了内地与岭南的联系。 ×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创造人间奇迹的能力。在战国后期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千里沃野,郑国渠灌溉了关中平原的农田,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秦朝修建的灵渠联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有利于交通运输。为抵御匈奴的进攻修建的万里长城是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探究主题1 都江堰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又说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三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弃,而今它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余秋雨 【探究思考】 (1)材料一中图一人物是谁?有何贡献?观察图二,说出都江堰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参考答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组成:都江堰由“分水堤”“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功能:“分水堤”使江水从两边分流,东边的内江用于灌溉,西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宝瓶口”是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的通路,内江之水通过它引入支流,用来灌溉农田;“飞沙堰”是泄洪排沙设施。 (2)材料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888118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