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形棘豆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作用探究进展.docVIP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作用探究进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作用探究进展

镰形棘豆化学成分及药理毒理作用探究进展  【摘要】   镰形棘豆在藏医藏药中应用广泛,是一味非常具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天然药物。文章参考近年来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课题研究成果,对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毒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藏药镰形棘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镰形棘豆 化学成分 药理 毒理   Abstract:Oxytropis falcate Bunge is widely used in Tibetan medicine, and it’s a natural medicine which has high value of research and exploiture . In order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exploiture and utiliz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 Oxytropis falcate Bunge, this article took a review on advances in studies on 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of Oxytropis falcate Bunge and its toxicology in the past several years.   Key words:Oxytropis falcate Bunge;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Toxicology   镰形棘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1册收载,是豆科棘豆属Oxytropis DC.)植物镰形棘豆Oxyptropis falcate Bunge的干燥全草,根及根茎或全草入药,味辛、性寒,有小毒,入肺、脾二经,主要产于青藏高原地区,藏药名为“莪大夏”。镰形棘豆主要具有抗炎止痛、清热解毒和止血等功效,临床常用量为3 g。镰形棘豆由于其突出的抗炎疗效,是藏医的“三抗炎药”之一,并享有“草药之王”的美誉[1]。该药被藏医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同时也是六味镰形棘豆散[2]、奇正消痛贴膏、万通筋骨贴等多种藏药复方或藏成药的主要药物,是一味非常具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天然药物。本文主要对21世纪以来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该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 化学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目前镰形棘豆中已发现的黄酮类化合物多达二十余种,为镰形棘豆的主要化学成分。单体黄酮化合物有鼠李素(rhamnetin)[3]、7-甲氧基二氢黄酮、7-羟基二氢黄酮、(S)-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S)-5,7-二羟基二氢黄酮(乔松素,pinocembrin)、2’,4’-二羟基双氢查耳酮、2’,4’ ,4-三羟基查耳酮[4]、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染料木素(genistin) 、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山萘酚(kaempferol)[5]、 2’, 4’-二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 2’, 4’ -二羟基查尔酮、 5,7 -二羟基-4’-甲氧基黄酮醇、 7 -羟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 3’,7 -二羟基-2’,4’- 二甲氧基异黄烷、2’-羟基-4’-甲氧基查尔酮、 2’-甲氧基 -4’- 羟基查尔酮 [6]、 4’-甲氧基-2’-羟基-查耳酮、高丽槐素[(-)-maackiain] 、tetrahydroffemichapparin-B、黄檀内酯(dalbergin)[7]。其中黄檀内酯(dalbergin)的母核为4-苯基色原烷,属于新黄酮类化合物新黄烷。黄酮苷主要有山萘酚-3-O-6″-丙二酰-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acetyl)-β-D-glucoside ] 、山萘酚-3-O-6″-乙酰-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6″-malonyi)-β-D-glucoside][3] 、山柰素-3-O-β-葡萄糖苷(kaempferide-3-O-β-glucoside) [5]、鼠李柠檬素-3-O-β-新橙皮糖苷、(rhamnocitrin-3- O -β-neohesperidoside)[7]。   1.2 生物碱类生物碱是镰形棘豆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该植物毒性活性的主要成分。镰形棘豆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目前已明确结构的有野决明碱(thermopsine)、臭豆碱(anagyrine)、鹰爪豆碱(sparteine)、自羽扇豆碱(lupanine)、棘豆碱A(oxytropine A)和棘豆碱B(oxytro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