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墨乐之韵:第一第三节书法表演的历史表征与当下呈现.pdf

墨乐之韵:第一第三节书法表演的历史表征与当下呈现.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墨乐之韵:第一第三节书法表演的历史表征与当下呈现

《墨乐之韵:李斌权音乐书法研究》 第三节 书法表演的历史表征与当下呈现 我一直认为,书法是可以表演的。一个综合素养深厚、传统功力精湛而性 情豁达、气度豪放的书法家,完全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在“观者如山”的情况 之下写出变化万端、精彩绝伦的书法作品来。李斌权所积极探索的音乐书法,在 有意无意之间给我们提出了对书法表演进行再认识的理论命题,即到底如何正确 看待书法的表演性。创作完成的书法作品,展现的是书法的空间性,然而这只是 书法艺术的属性之一,这一特性我们通过对具体作品的观摩可以获得各自的感 受。我们更多的时候,只能看到书家最后完成的那件作品,而无缘看到他的创作 过程。除了空间性,书法还有时间性。书法的时间性是在创作过程中体现的。但 一般情况下,书法家的创作都是在书斋里独自完成的,当这种书斋式创作方式成 为一种创作常态的时候,一旦有人当众书写,就很有可能被一些人产生误解,什 么“作秀”、“哗众取宠”等等的嘲讽之词也就随之而来。但自古以来,好的书 法作品却不一定都是在书斋式创作状态下完成的,譬如王羲之书写《兰亭序》就 是一个当众书写(亦即表演)的特殊例子。假如那时候有音像设备,把王羲之创 作《兰亭序》的整个过程录制下来供人们欣赏,估计人们对书法现场表演的看法 也就会大大改变了。甚至可以据此更加直观地感受“天下第一行书”的诞生过程。 从这个意义而言,也可以说,也许把书法的空间性和时间性全部表现出来,书法 艺术才是完整的。书法表演不存在可不可以和对与错的问题,只存在表演技巧和 艺术品味高低的问题。 古代典籍中关于书法表演性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乃至东汉。据羊欣《采古 来能书人名》记载:东汉陈遵“善篆隶,每书,一座皆惊,时人谓之‘陈惊座’”。 “惊座”之名,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意谓人们不仅叹服其书法,而且欣赏他当时 现场作书潇洒自如的独特风采。灵帝时还有个师宜官,以善书著名,据卫恒《四 体书势》记载:宜官“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值,计钱 足而灭之。”师宜官在酒店墙上写字,动辄遭人围观,且可以当酒钱,说明当时 人们对师宜官的书法表演是非常欣赏的。在强盛而开放的唐代,书法表演更加普 遍,张旭、怀素都是典型的例子。张旭学书,有观公孙大娘舞剑而顿悟草书的故 事。这正是打通书法与音乐、舞蹈的一个典型事例。元刘有定注郑杓《衍极》卷 一有这样的记载: 张旭字伯高,苏州吴人。仕唐为左率府长史。嗜酒,善楷隶,尤工草书。每 大醉,叫呼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笔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也。 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其意,又闻鼓吹而得其法,又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 得其神。旭尝与裴旻、吴道子相遇于洛下,各陈其能,裴舞剑一曲,张草书一壁, 吴画一壁,时人以为一日获睹三绝。 张旭堪称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位不可多见的奇才。他不仅“可喜可愕,一寓于 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韩愈语),而且把草书创作演绎成一种真正 意义的“行为艺术”。从上述记载可知,他的草书,与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不 仅因“闻鼓吹”而得“法”——鼓吹之声有抑扬顿挫、低回高亢等等变化,其声 音铿锵悦耳,奇妙变幻,引人入胜。他甚至“以头濡墨”,也就是以头发蘸墨来 作书,显然是当时可以观赏的创作表演。他与裴旻、吴道子同场舞剑作书作画, “时人”“获睹”其精绝之技,堪称是唐代书法创作表演的一个奇特现象。李斌 权先生的音乐书法表演与其何其相似乃尔?! 继张旭之后,唐代另一位狂草大家怀素,也是书法表演的积极践行者。据载, 大历年间,怀素随张谓来到长安,经张谓介绍,结识颜真卿等公卿名流,并在长 安的僧房酒肆间面对众人挥毫作书,引起巨大轰动。此事在他的《自叙帖》中有 着详细的记录和不厌其烦的表白。受张旭之影响,怀素作书也非同寻常,《自叙 帖》里有这样的诗句:“粉璧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 满壁纵横千万字。”(窦翼)他的书写速度很快,深受时人见重,“驰毫骤墨列奔 驷,满座失声看不及”。(戴叔伦),由此可以想象当时的动人场景。他也与张旭 一样,喜嗜酒纵性:“志在新奇无定则,古瘦漓丽半无墨。醉来信手两三行,醒 后却书书不得”。(许瑶)其酒后作书的豪放与豁达非一般书家所能及。 怀素在京都长安的书法表演,是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十分广泛的历史事实。后 来结束长安之行,回到湖南后,仍然在各地巡回表演。李白曾做《草书歌行》描 述其创作状态云:“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 风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dj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