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47例结直肠癌肿瘤药敏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doc

47例结直肠癌肿瘤药敏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7例结直肠癌肿瘤药敏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47例结直肠癌肿瘤药敏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药敏试验对结直肠癌患者个体化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组织块培养—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法(TECIA),测定47例结直肠癌患者对阿霉素(ADM)、5氟脲嘧啶(5Fu)、 丝裂霉素(MMC)、卡铂(CBP)、 顺铂(DDP)、氨甲喋呤(MTX)6种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结果 47例结直肠癌对肿瘤组织的平均抑制率由高到低依次为5Fugt;MMCgt;ADMgt;MTXgt;DDP,联合用药的抑制率为MMC+DDP+5Fugt;MMC+5Fugt;DDP+5Fu。结论 结直肠癌是对化疗药物敏感性较好的肿瘤,且存在着明显的异质性。体外肿瘤药敏试验在指导结直肠癌的临床用药及个体化化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结直肠癌;药敏试验;TECIA法;化疗 结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仍有相当多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的机会;接受根治术后的患者也有较高的复发率,因此化学药物治疗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可以杀死生长中的肿瘤细胞,可以减少或预防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提高结直肠癌的疗效。然而临床使用的化疗药物种类繁多,肿瘤对各种化疗药物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为了提高疗效,我们采用TECIA法作了结直肠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探讨不同的结直肠癌患者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和耐受情况,为临床结直肠癌化疗药物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标本 47例结直肠癌新鲜标本均取自本院手术标本,其中男32例,女15例。所有标本都经病理诊断为结直肠腺癌。所有病例均为首次治疗,术前未化疗。标本于无菌条件下快速送到实验室。 1.2 药品与试剂 选用目前常用的6种结直肠癌化疗药物:阿霉素(ADM,意大利产);5氟脲嘧啶(5Fu,上海启东制药厂);丝裂霉素(MMC,日本产);卡铂(CBP,齐鲁制药);顺铂(DDP,齐鲁制药);氨甲喋呤(MTX,上海华联制药)。MTT(美国Sigma公司),配制浓度为5 mg/mL,过滤灭菌,避光冷藏。培养液RPMT1640(GIBCO公司产品)含20%小牛血清,-20 ℃冻存。100级净化工作台(吴江市伟峰净化设备厂),二氧化碳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计算机图像分析仪由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提供。 1.3 标本处理 无菌切取肿瘤组织1 cm3大小,用Dhanks反复冲洗3次,加200 U/mL的青、链霉素适量浸泡10 min。剪除脂肪、纤维及坏死组织,选取边缘生长好、无坏死的癌组织块,在层流超净工作台上,细切成0.5~1 mm3大小的组织块。将组织块堆放到有1640培养液的24孔板中,每组设4孔,37℃ CO2孵箱培养24 h,以图像分析仪测定每孔组织块面积A,每孔加入相应的化疗药10 μL,继续培养4 d后,加入MTT染料再培养4 h。再次测定组织块的染色面积(BA),并按下式算出化疗药物的抑制率(IR)。IR%={1-[(BA处理/A处理)/(BA对照/A对照)]}×100%。 1.4 评价指标和标准 评价指标为化疗药物的抑制率(IR):IRgt;50为高度敏感,30   2 结 果 47例结直肠癌体外药敏试验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率、抑制率范围和平均抑制率见附表1。 表1 结直肠癌对不同药物的敏感率、抑制率范围和平均抑制率 3 讨 论 化疗方案个体化一直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个难题,为此人们建立了多种肿瘤药敏测试方法。但由于恶性肿瘤存在着较强的异质性[1],造成肿瘤对各种化疗药物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忽视个体差异仅凭经验用药,存在着盲目性,使得总体疗效不佳。建立可靠的体外肿瘤药敏检测方法,可以帮助临床医师了解不同患者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和耐受情况,设计合理治疗方案,避免无效药物所致的副作用,从而实现个体化化疗。目前的抗肿瘤药物的药敏试验方法可分为体内和体外检测法。体内肿瘤药敏试验有裸鼠模型法和肿瘤肾包膜下移植法,但因实验条件复杂,价格贵,实验周期长等限制,未能在临床推广应用;体外肿瘤药敏试验常用的有三磷酸腺苷生物发光法 (ATPCSA)、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 、四氮唑衍生物比色法(XTT法) 、组织块培养—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法(TECIA)、胶原凝胶小滴植入法(CDDST)。本文所采用的组织块培养-终点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法(TECIA)操作步骤少、简便易行、需标本量小、成功率高;本法能够保持实体瘤的组织结构,有利于细胞存活,同时能够模拟体内实体瘤细胞的环境,提高了药敏的准确性,是一种较实用的微量化体外药敏试验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